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今天正题开始前,先给大家讲个故事:从前,一富贵人家为刚降生的孩子置办酒宴,请来许多亲朋好友,席间大家都举杯祝贺,有人说此子面相乃大富大贵之人,有人说这孩子能长命百岁,最后站起来一位中肯的说,这孩子总会死的。话音刚落,场面进入尴尬……

大家想想,最后一个人说错了吗?如果按客观规律来讲,此人的话预言最准。面对真相,所有人却不接受,这就是语言的魅力与力量。

餐饮业是服务行业,面对顾客,我们需要会说话,会服务,面带微笑。我们从小的价值观是让我们诚实守信,这让我们内心一度矛盾,是应该说真话还是说假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矛盾的心理如果用影视表演来润滑一下,是否会让服务这件事情更有意思?

我曾做过几年影视,还记得在拍摄时要调度演员的表情、语言、动作。按照这三个要点,培训一下店中服务人员,也许有些意思,也适用。

第一,表情。如果人的眼睛是窗户,人的表情就是敞开的门,高兴与不高兴都可以挂在脸上。一个笑容可以感染一个人,真诚的微笑,让进餐无比舒服。有的客人比较挑剔,甚至有为难服务员的情况。一些没有经过培训的服务员,用最笨的方式就是解释,不断的解释,最后甚至发生争吵。如果此景下,进来先是微笑,被埋怨后略微委屈,带点泪花,谁还再忍心责备?最后,给顾客送个菜,打个折一切迎刃而解,这种顾客其实忠诚度蛮高,也算是不打不相识。所以,学习表情的表演很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语言。让我能闪念想到的是三种画面:第一种,没有称呼,直接与顾客沟通。第二种,经过培训,通过先生、女士的称呼,为食客服务。第三种,用哥、姐、老舅,这类亲属称呼直接拉近服务人员与顾客间的距离。

想起一次,凌晨到北京,几个友人都没有吃饭,凌晨开餐的地方不多,最终选择了海底捞,那次的用餐体验不是很好,而海底捞服务人员,哥哥姐姐的称呼,弄得我们几个人连发火的心气儿都没有,人就是这样,不打笑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流行见男的喊帅哥,见女的称美女,甚至用更流行的小哥哥,小姐姐来打招呼,从气质的角度给人一种肯定,也是一种语言的技巧。别看我说这么多,我语言能力却不强,比较耿直,属于那种“理工直男”,也不适合冲在一线服务,而我尝试服务过的顾客对我印象都不错,我的杀手锏就是免单,能用行动解决的不用语言。

第三,动作。如果映射在餐饮行业,应该改为行为。这种行为除了规范动作,还要有服务意识。每个行业都有规范,只是现在越来越简化,直到淡化遗忘。比如请客人进入,要右手,手心向上,指向屋内。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也有不同的规矩,规范的动作能让懂行的人,知道你的强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来聊服务意识,意识这个东西其实挺难,但也有章可循,列出一些常见情况,强化训练,形成一种惯性,一种表演的惯性,甚至一种肌肉记忆。看客人端杯喝水的角度,就立刻反应是否该倒水,看客人有筷子掉在地上,立刻拿新筷子送上。

我曾跟一位餐饮老前辈学过一招——“看场”。每在饭点儿的时候,他必在店中,观察所有顾客的需求反应,及时调配服务员。后期,我将其方法改善,让店长带上对讲机,为服务员补漏,店长的外表、语言、行为要更上一个等级,亲自服务,让顾客感觉服务升级,期间送个菜,打个折,留个联系方式,引导老客复购水到渠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点来了,这三个点如果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所有人从心理到行为都会抵触,如果用影视表演的玩法培训,大家的参与度就会高起来,谁还没有一个当明星的梦?软化培训内容,配合媒体分发,服务好,生意自然好,拿出一部分增长的利润,让店中的服务员,成为行业中的明星,支持他们的梦想,是一条循环发展之道,这种方式不仅提升服务,而且是企业文化与影响力的放大。

我是骞味,偶尔会用不同的行业思维注入餐饮,结尾还是用那句懂媒体,懂美食,懂餐饮,大家都看习惯了。有多懂?略懂,略懂,略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