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太和二年(228年)春天,蜀汉丞相诸葛亮督军伐魏。
一国之相亲征,非同小可。
打从蜀汉夷陵之败后,刘备在白帝城挂掉,蜀汉元气大伤,只能休养生息。
不久南中作乱,诸葛亮督师亲征,经艰苦努力,终于平定了叛乱。
在南中之战中,马谡的军政才能得到极大发挥,深受诸葛亮赏识。
蜀魏多年无战事,魏国在西线防备松驰。驸马夏侯楙镇守长安,心思放在吃喝玩乐上,关中空虚。
魏延献子午谷奇谋,被谨慎用兵的诸葛亮否决,使蜀汉失去了一次出奇兵的机会。
诸葛亮率主力出祁山,命赵云、邓芝率偏师出箕谷,迷惑魏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蜀汉兵强马壮,对"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号召积极响应,一次伐魏良机,胜负直接关系到国运兴衰。因为蜀汉国土面积小,耗不起,必须一鼓作气,拿下关中,积蓄力量,再取中原。
大战在即,魏明帝曹叡得报大惊,急令名将张郃出阵,抵挡蜀军进攻。
此时蜀军主力已拿下天水、南安、安定,关中震动。
诸葛亮不傻,命令马谡率兵驻守街亭要道,确保主力回蜀通道。
打仗嘛,先虑败,再谋胜。要做好最坏的打算,万一打败了,一定要留好退路。
而街亭是蜀军撤往汉中的咽喉要道,不能被魏军占领。
此前众人向诸葛亮建议,让魏延、吴懿等宿将守街亭,刚愎自用的诸葛亮拒不采纳,安排亲信马谡到街亭上班。
张郃乃曹魏名将,久经战阵,作战经验十分丰富。
马谡呢,兵书战策了然于胸,亦有一定的实战经验,是蜀汉年轻将领中的佼佼者。
大家都知道,因为马谡率军上了山,被魏军团团包围,张郃派兵切断了南山水源,蜀军阵脚大乱,魏兵急攻,蜀兵大败,导致街亭失守。
《三国演义》关于街亭之战的描写,基本符合历史事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总兵力大约在十万左右。
赵云、邓芝这路疑兵出箕谷,沿褒斜道从汉中到宝鸡,约有一万;诸葛亮带六七万,攻掠陇右;剩下二万左右,由马谡统领,守卫街亭。
魏国方面,地方部队有数千人,防守在陇右各城;有将近一万人的兵力驻守在长安等关中,中央军五万方向,作为防御部队。总兵力在六七万人。
曹叡不愧为曹操嫡孙,国难之际,离开都城洛阳,亲赴长安督战!
曹真作为主帅,与张郃密切合作,与诸葛亮、赵云、马谡较量。
马谡大军开到街亭时,还没构筑好防御阵地,张郃督军蜂拥而来。马谡见魏军势大,只得留王平带一部分兵马守寨栅,自己率主力上了山。
也就是说,马谡上山,迫不得已。因为不上山,张郃率军猛攻,蜀军很难熬过三二日。魏军主要是骑兵,冲击力强,蜀军在没有坚固阵地的情况下,只能做肉盾。
其实马谡绝对不是纸上谈兵的书呆子,他从军多年,从荆州玩到益州,参加征南中之战,军事理论与实践,都有一套。但和名将张郃比起来,的确是嫩了点。
尽管马谡作了最大努力,依然没有挡住魏军的兵锋,街亭之战,以蜀军的惨败告终。
王平、高翔率兵死战,马谡侥幸逃脱,回到汉中,被盛怒的诸葛亮处决。
客观地讲,不管换哪一个蜀将,想在街亭挡住曹魏铁骑的冲击,是一件天大的难事。就算赵云、魏延上,也很可能落败。
诸葛亮在安排街亭兵力梯次方面,有很大失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应该先轻后重,把主力放在后面,而不是把主力放在最前面,被曹魏铁骑一冲,就完了。
说来说去,诸葛亮在帐内摇羽毛扇出主意是强项,临阵缺少变通。也就是说,将略方面,不如张郃。
人家张郃连续急行军,在蜀军刚刚赶到街亭时,还没喘口气呢,就督师猛攻!
那时马谡带着蜀军主力,拚命往山上跑,似满山的猴子,军心大乱。
所以说呀,马谡因为街亭之战,做了最大的冤大头,人头落地,半世英名被毁。
东疆珠认为诸葛亮正确的做法,不应该处斩马谡、黄袭、张休等将领,可降职使用。因为蜀汉人才本来少,这样一来,更加可怜。
也许魏延、吴懿等老将不服气,逼迫诸葛斩马,诸葛无奈,只得这样操作。
我们在史书上看到的,只是事情的大致经过,具体细节,只能靠推测了。
要论责任,诸葛亮绝对不比马谡小,但人家是丞相,是主帅,自然不会被处斩。事后呀,诸葛亮自贬三级,这已是最高处罚了。
惜乎马谡,败于张郃;悲乎马谡,战后背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