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帝与舜帝是古代中国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儒家思想的典籍中记载,尧帝以禅让的形式将位置让给了舜。而另一种观点认为,舜从尧的手中夺过了帝位,个人认为第二种说法是比较符合的。

传说中的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

轩辕黄帝以后,在黄河流域又先后出现了三位部落首领,分别是尧、舜和禹。尧又被称为陶唐氏,出生在丹陵地区;舜又被称为有虞氏,出生在姚墟。

尧因为被封于唐,也被称为唐尧,尧在位期间处事公正、团结各方族人,且又为人简朴,得到了百姓的爱戴。

而尧年老以后,让各大部落首领推选继承人,大家一致推选了舜,而尧经过对舜的考察,认为舜符合自己的要求,就让舜继承了自己的位置,实现了首领的和平过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儒家典籍的记载及宣传

尧和舜的禅让典故大都来自孔子及其所创立的儒家思想的大力宣传。真实性与否已经不可考,而孔子及儒家也确实需要这样一个故事来宣扬自己的学说。

儒家十三经之一的《尚书》有一篇目叫做《尧典》,主要讲的就是尧舜禅让的故事,这也是关于尧舜禅让最早的记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将逊于位,让于虞舜。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巽朕位?"岳曰:"否德忝帝位。"曰:"明明扬侧陋。"师锡帝曰:"有鳏在下,曰虞舜。"帝曰:"俞,予闻,如何?"岳曰:"瞽子,父顽,母嚚,象傲;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帝曰:"我其试哉!女于时,观厥刑于二女。"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帝曰:"钦哉!"

在《论语》以及《孟子》中,都有尧舜禅让的记载。

可见,儒家一直认为尧舜禅让存在于历史,大概与孔子的经历有关。

春秋时期,由于内乱和外敌入侵,周平王被迫东迁洛邑。从这以后,周王室的力量不断衰弱,渐渐失去了对各诸侯国的控制。

周天子无法号令天下,而各诸侯国也开始蠢蠢欲动,大国吞并小国每时每刻都在上演。

有感于“周礼”的崩溃和秩序的混乱,孔子提出“仁”的学说,希望各国君主宽厚爱民,善体民意。主张施行德政,不能过渡压迫人民,要爱惜民力。

为适应学说的传播,也使得学说有可信度,孔子把上古之民写入他的学说。因此,孔子要把上古的三皇五帝都包装成贤德之君,来为自己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孔子的徒子徒孙甚是给力,西汉武帝时期儒学成为正统学说,且秦始皇焚书坑儒将各家典籍烧光,因此尧舜禅让的故事就这样被历代统治者接受。

但是在春秋诸子百家并起的年代,很多人都不买他的账。

不同看法

最先提出疑问的是荀子,

夫曰尧舜禅让,是虚言也,是浅者之传,陋者之说也"。《荀子·正论》

韩非子就更不客气了,不仅不承认禅让的说法,甚至提出了另一种说法。

"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韩非子·说疑》

而在晋代通过盗墓而出世的《竹书纪年》给出了更详细的说法。

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放尧于平阳。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

意思就是说尧晚年被舜囚禁,舜将尧囚禁在平阳,取得了尧的帝位,并且还不让尧的儿子丹朱与尧相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个人认为这个说法是比较靠谱的。尧舜禹是一脉相承的三位古代帝王,而禹的儿子夏启知道继承自己父亲的帝位,不落入外人手里,没理由尧的儿子不懂啊。而丹朱没有即位,只能是被外力所阻了。

儒家宣扬的尧舜禅让只是寄托了儒家自己的一种设想,是为学说的传播而努力。而舜从尧手中抢夺帝位则更符合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