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三国演义》,使《三国志》里的不少人物,鲜活起来。
人们往往对诸侯、名将和谋臣感兴趣,尤其是名将,津津乐道,乐此不疲。什么"三国二十四名将"、"蜀汉五虎将"、"五子良将"、"八虎骑"等,不少人不假思索,说出他们的名字。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尊刘抑曹,导致蜀汉人才受到人们广泛关注。
人才有繁盛期,也有衰退期,蜀汉五虎将凋零后,尤其是诸葛亮殁后,纵观蜀汉人才群,只剩下为数不多的文臣武将撑门面。文臣有蒋琬、费祎、董允、谯周、宗预等人,武将有姜维、张翼、王平、廖化、张嶷、夏侯霸等人。
如果从这些文臣武将里选一个人,此人能见证蜀汉兴衰的全过程,依东疆珠看来,非廖化莫属。
廖化的一生,见证了蜀汉的兴衰。
在《三国演义》第27回里,廖化在关羽"千里寻兄"桥段里首次出场,他说自己初为黄巾军,因世乱流落江湖,靠抢掠为生。为了投奔关羽,廖化杀死欲娶刘备妻子的杜远,来表明投奔刘备集团的决心。关羽考虑到情况复杂,没有收留。
在真实的历史里,没有廖化加入黄巾军的记载,罗贯中为了小说情节的需要,安插进去的。
下面只叙历史上真实的廖化,排除演义的描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刘备在荆州、益州发展,廖化前来投奔,被安排在关羽帐下效力,担任主薄。
公元219年7月,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直掏曹魏心脏地区,遭致曹魏方面激烈抵抗。孙权背盟捅刀子,派吕蒙袭取荆州,导致关羽兵败身死。
廖化成了东吴的俘虏,被孙权录用。他身在吴营心在蜀,苦思脱身之计。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廖化经过精心设计,采取诈死的方式,带着老母,悄悄离开吴营,昼夜西行,在秭归这个地方,遇到东征吴国的蜀汉大军。
刘备见到廖化,十分高兴,任命廖化为宜都太守。
廖化能够担任郡太守一职,除了刘备喜欢因素外,其自身出色的能力,是主要因素。因为在荆州工作期间,廖化的表现,肯定令刘备、关羽满意。
廖化回归蜀国的难度,一点不比关羽离开曹营来得容易。单凭此点,就可以看出廖化对蜀汉的赤胆忠心。
夷陵之战,以蜀军的惨败而告终,廖化随败军撤回蜀中。
刘禅即位后,廖化得到重用,升任丞相参军,后任广武都督、阴平郡太守。
诸葛亮北伐曹魏期间,廖化虽无出色战绩,但一直努力工作。
诸葛亮死后,廖化大发异彩。因为那时蜀汉人才匮乏,文武双全的廖化,成了香饽饽。
蜀汉延熙元年(238年)九月,廖化率兵攻打魏国守善羌侯宕蕈驻守的营寨,魏雍州刺史郭淮急调广魏郡太守王赟、南安郡太守游奕带兵援救,两路魏军分进合击,欲歼灭廖化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廖化审时度势,见游奕军驻扎在易攻之地,立即率部攻击,迅速击溃游奕军,转而攻击王赟军,激战中,王赟中箭身亡,二路魏军大败亏输。
蜀汉延熙十一年(248年),凉州羌胡叛魏来降,廖化随姜维率军西迎,在成重山筑城坚守,使郭淮无隙可乘,顺利迎回胡王治无戴等部落,增强了蜀汉力量。
蜀汉景耀二年(259年)六月,廖化又升官了,担任右车骑将军,授予节符,兼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官位与张翼相等,在镇军大将军宗预之上。当时的人说道:"前有王平、句扶,后有廖化、张翼。"
蜀汉景耀五年(262年)秋,姜维再次统军,出狄道,北伐曹魏,廖化对蜀魏双方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建议:用兵如果不收敛,必将自食恶果。智谋没有超过敌人,力量比敌人弱小,但用兵却没有满足,这样的话怎么能生存呢?《诗经》说'我生得不早不晚,偏偏赶上这个时候',讲的就是现在的事。
姜维不听廖化劝告,执意伐魏,结果在同年十月,在侯和被邓艾击败,退入沓中。
公元263年,邓艾、钟会二路伐蜀,由于刘禅开城投降,导致蜀汉覆灭。
这一次的失败,和上次关羽失去荆州完全不同,那是亡国啊。就这样,廖化做了亡国奴。
姜维与廖化、张翼等人密谋,鼓动钟会造反,然后杀死钟会,使蜀汉复国。
由于消息泄露,魏兵突然动手,姜维、张翼等人被杀,廖化侥幸活了下来,但蜀军精锐为之一空,复国无望。
廖化托病,闭门不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曹魏景元五年(264年)春,在魏廷严令下,廖化前往洛阳,在中途病故。
这位蜀汉老将,走过了漫长的人生道路,见证了蜀汉的荣辱兴衰,离开了人世。
后世有一种说法,说"蜀汉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结果成了歇后语。原义是蜀汉缺少年轻将领,老将廖化居然做先锋。现多比喻团队里面没有出众的新人,要年老的、有经验的人来担当重任。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一语出自《扫迷帚》第二十四回,并非出自正史记载。
不期一日正挥毫缮写间,突来一不知姓名、宽衣博袖、满脸腐气的老儒。那人跨进书室,并不向主人致礼,便坐在那靠东椅子上,嗤的一笑道:"好,好,'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你这少年,公然充起著述名家来,怪极,怪极。"一面说著,一面伸手向衣襟上又旧又污的布袋内摸出一京料鼻烟壶,且倾且嗅,旁若无人。
由于小说的传播,能文能武的廖化成了冤大头,被严重矮化乃至黑化。
廖化无疑是蜀汉将领里的寿星,大约活了八十岁左右。
今四川成都南郊的武侯祠,出刘备殿西偏殿的西廊中,塑有十四尊塑像,以纪念蜀汉一朝的武将,称武将廊。廖化塑像在其中排第八,塑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
据说廖化墓在金山,此前无人知道廖化墓的位置。直到清朝康熙年间,金山发生地震,山体崩坏一角,从崩坏的山体中露出一块石碑,上书"汉前将军廖化墓"七个字。不久,因地质变动,廖化墓被山洪湮没在水下,如今看不到廖化墓的遗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