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横河村都被大水困起来了。”

77岁的程爷爷在这座位于江西省鄱阳县侯家岗乡的小村庄住了一辈子了,从没见过这样的七月:连日暴雨如注,村里的古桥被冲断了,农田、电力设施和民房纷纷被淹,电力通讯和通往外界的道路通通中断。“我们老两口吓坏了。那几天,儿子儿媳陪孙子去鄱阳(县城)高考了。还好住在(地势)高一点的邻居及时收留了我们俩。”程爷爷说道。

三天后,雨势减缓,村里电力和通讯信号逐步恢复,但唯一与外界连接的道路依然被超过两米的水所淹没,出村补给几乎不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桥被冲断,为了村里来往方便,村民们用木头搭起一座临时“桥”

被大水困在村里出不去的十多天里,吃饭成了程爷爷老两口和其他村民共同的难题:菜园子被淹没、存粮被大水浸泡、生鲜也因为冰箱断电而腐坏……大家只能互相凑一点白米和腌菜,配上乡政府用小木船给村民运来的方便面、饼干等应急食物来充饥。有一户村民,暴雨突袭时家里只剩不到半斤肉,因此不得不规定“肉只许留给老人吃”。家里两个小孩想伸筷子夹肉,还被打了手……

蔬菜生鲜,辗转运抵

7月18日,出村交通仍未恢复,但横河村民却都吃上了荤素搭配的生鲜食品。

从那天起,爱德开始携手当地合作伙伴,为横河村民提供新鲜的肉类、蔬菜,这让村民赞不绝口。

“腌菜、方便面吃了十多天,终于可以换个口味了!”

“每人每天半斤肉、一斤蔬菜,都是新鲜的!”

……

在参与横河村生鲜发放计划的爱德员工之一崔亚洲看来,这份关爱来之不易。“食品安全、交通运输、发放等每一环都充满挑战。”但在横河村进行需求调研时村民们反复表达的需求,触动着爱德工作人员和当地合作伙伴。

“于是大家还是决定试一试。”崔亚洲说。

虽然没有发放生鲜的具体经验,但爱德工作人员与合作伙伴抓住爱德“参与式发展”的工作原则,统筹村民群策群力,将难题逐个击破:进村陆路交通未恢复,乡政府调度来一艘小木船,用于把生鲜从村外围运进村;在乡政府的推荐下,选择品质有保障、对横河村路线也熟悉的供货商,缩短生鲜发放耗时;与村委会合作,根据发放时长、人口数、地理位置等确定并适时调整分发计划;请村小组召集村民讨论每次发放的蔬菜品种,并在发放过程中负责秩序维持等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陆路交通中断,工作人员用小木船将生鲜运进村

“对村里人来说,他们既是生鲜发放的参与者,又是受益者。所以他们积极参与、非常支持我们的工作。我们要做的,是有组织有计划地把他们召集起来,一起努力。”工作人员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领到生鲜的村民们都非常高兴

因地制宜,人人欢喜

爱德工作人员发现,一位村干部本身就在生鲜超市工作,有着很多实用经验,于是邀请他深度参与生鲜的采购发放等环节,跟他一起把很多细节都提前敲定。比如规定发猪肉时以第一刀开始依序切分,村民按顺序排队领取,不能选择部位,但允许个人之间非正式交换。

盛夏天热、陆路交通中断等因素,都会对食品保鲜带来挑战。每次发放的时候,供货商四五点就要起床处理、包装食品;六点钟出头,志愿者就开始将食物运输到横河村外围;到达后用小木船将食物转运进村;七点左右开始发放,八点半前结束。避开了高温时间段,一方面有利于食品保鲜,另一方面村民们也不用顶着烈日来领取。

这样“因地制宜”的细节设计,在这次生鲜发放过程中持续进行着。譬如一开始,工作人员想每天都给每户发一遍,后来考虑到村民居住较为分散、且村里电力逐步恢复,于是就商量着把全村分为三个领取单元,以三天为一个周期,每日在一个单元(约70户)进行发放,每人每次发放3天的量。这样就缩小了单次发放的覆盖面、减轻了单日分发的压力、提高了发放效率。

公开透明,是爱德项目执行一如既往的原则,这一次也不例外。每天的生鲜发放,公开进行。村委书记在现场当公证人。如果村民对发放过程有疑问或异议,公证人要当场回应。

有一天,一名村干部因为统计在住村民人数时有遗漏,导致一户村民没有领到足量的生鲜。公证人在了解情况后,认为是村干部工作疏漏所致,因此扣下这名村干部当天领取的生鲜,作为对被遗漏的在住村民的物资补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开进行生鲜发放,村民有疑问可现场提出

七月底,横河村的生产生活能力基本恢复,爱德在当地的生鲜发放也告一段落。爱德在横河村的生鲜发放进行了12天,累计为横河村260多户、500余人供鲜肉逾1,380公斤、蔬菜逾3,000公斤。

当爱德工作人员跟合作伙伴到程爷爷家回访时,他握着工作人员的手连连道谢,反复说道:“这个猪肉、蔬菜,发得是真的好啊!这是我们最需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程爷爷的老伴正在把领取的豆角,通过煮、晒的方式进行保存

“为水灾响应工作探索了更多的可能性”,在爱德工作人员看来,这是首次尝试发放生鲜的最大意义。

“一般来说,自然灾害的紧急救援阶段,米面油、帐篷、床上用品等采购流程简单、运输发放便捷的应急物资是首选。但需求是不断变化的,也是可以被细化的。我们发现,简单的米油不能够满足本次水灾中受影响的村民在饮食习惯和营养方面的需求。而如何响应这些细化的需求,我们从需求调研到生鲜的采购、运输、发放等过程中,都运用了参与式的工作方法,让村民充分参与,发挥他们的智慧。我们发现,这样的做法一如既往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以需求为本、且应加强本地能力,既是《人道主义质量与责信核心标准》所倡导的,也是爱德一贯以来的项目实施原则。”

您知道何为“参与式”吗?

在2008年汶川地震救援过程中,爱德基金会联合地方合作伙伴和村民摸索出受灾群众参与救灾工作的方法,变被动的受灾群众为主动参与紧急援助与灾后重建的主体之一,极大地激发了群众参与家园建设、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同时使得决策更加具有适用性和科学性。在一次次救灾过程中,“参与式”的方法和途径正被不断地迭代提升,适应和满足不同情况下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