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还在增福堂街住的时候,有一位五六十岁的老人,给我印象非常深。他戴着一副茶色眼镜,时常穿一套深灰色或者深蓝色的衣服,神情略带忧郁,不善言语,手推一辆二六式小轮车子,车把上挂满了各种各样的自行车气门皮,白的,黄的,黑的。粗的,细的,长短不一。不知道是他的同学还是亲戚什么的,可能在增福堂街住,他就经常来玩,有时听到他边走边吆喝,卖皮喽~,卖皮喽~(也许记忆有误,可能他这样吆喝:皮儿哎~,皮儿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照片由李老师提供,特别感谢)

后来增福堂街面临拆迁,不得不搬往别处。再也没见到这位卖气门皮的老人,十多年过去了,记得有一次走东风桥(亚星桥),在桥西首北侧桥上,一位老人有气无力地喊着,皮儿~,皮儿~,声音是那么熟悉!多年未改的声音!赶紧定睛细看,不是他还是谁!相比十多年前,面容憔悴不少,忧郁的神情让人心疼,浑浊的眼神,瘦弱的体态,好像身子有病的样子。老人坐在一个马扎上,手扶在车子后座上,车子不是以前那辆了,感觉有些新,不变的是,车把上还是挂满了各种各样的气门皮,白的,黄的,黑的,粗的,细的,长短不一。

再后来听人说,老人叫张维志,其实是有工作的,退休以后,或许是为了补贴家用,或许是为了解闷,就卖起了气门皮。一开始五毛,然后一块,后来又涨到两块,其实一天到晚也卖不了多少钱的。但张老人近二十年的这种执着,风雨无阻,20年卖气门皮,却给很多潍坊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成为老潍坊人心目中独特的记忆。

以后再也没见到这位老人,据说他一直身体不好,坚持带病卖气门皮,前几年病故了。

记忆的大门,一旦打开,就刹不住闸了。与张维志老人同时期的,我又想起了几位老人,也比较独特有趣,苦于资料太少,还请各位提供线索。一位是收酒瓶子的老人,时常在增福堂街转悠,推着一个小车,戴着高度近视镜,除了收酒瓶子,还收纸背子(废纸)和废铁。他会用两种不同的语调来吆喝,非常独特。首先是用男中音吆喝,收酒瓶子辽(liao),吆喝几声,然后用非常低却深厚的声音吆喝,收铁辽(liao)。还有一位是北关卖泥老虎布娃娃的老人,人称"老顽童",那时就九十多了,身体很好,经常推着小车出来转悠吆喝卖。

如果可以请用一秒钟来支持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END————

关注潍坊五好青年

欣赏更多原创老潍坊文章

老潍坊人们,欢迎转发~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谢绝抄袭

一切不打招呼的转载,视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