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遇到看似“天上掉馅儿饼”的美事。这不,王大爷拿着某保险公司为其提供的一张免费洗牙卡,就盲目地去“免费洗牙”,既没索要病历,也没注意留存洗牙前牙齿状况证据。

01

案情简介

王大爷拿着免费洗牙卡去某牙科诊所洗牙,一年后,牙齿开始掉落。

王大爷认为是洗牙洗坏了,就把牙科诊所告上法庭,要求牙科诊所赔偿包括医疗费、营养费、交通费、辅食设备费、残疾赔偿金、后续治疗费及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各项损失共20余万元。

审理过程中,王大爷申请了司法鉴定,但鉴定机构以鉴定材料不完整、不充分,无法满足鉴定要求,不予受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审法院对鉴定机构不予受理的决定予以认可,同时,因王大爷无法提供洗牙前牙齿健康状况的证据材料,无法认定王大爷牙齿脱落与牙科诊所洗牙的行为存在因果关系,故判决驳回王大爷诉讼请求。

王大爷不服,以牙科诊所侵犯自己知情、同意权,没有告知自己洗牙的风险为由,上诉至北京二中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中院经审理认为,虽然牙科诊所在病历方面确实存在一定问题,但根据现有证据,一审法院认为无法认定牙科诊所的洗牙行为与王大爷牙齿脱落的损害后果之间成立因果关系,并无不当。据此,终审作出驳回王大爷上诉,维持一审法院判决的终审判决。

02

法官说法

王大爷可能也没有想到,官司彻底输了,一分钱赔偿没拿到,还花了不少诉讼费。这件小案子提示人们:

首先,慎重对待“天上”掉下的“馅饼”。除了纯公益性活动,基本上“免费洗牙”都会带有一定的目的性,有的可能是主办方对老客户的回馈,希望客户更多的消费;还有的可能是为了拓展业务,吸引新客户,甚至有的通过免费洗牙,对牙齿状况进行评价,出具“治疗”、“矫正”方案,需要后续的诊疗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医疗都有一定风险。遇到“免费洗牙”的诱惑时,要根据自身条件及医疗机构的资质进行判断,是否接受洗牙。

最后,医、患都要各尽其责。医疗机构开展洗牙活动属于一种医疗行为,实施前应当询问患者基本情况,判断患者是否适合洗牙,同时还要为患者制作门诊病历并交由患者保管。患者也应如实告知医务人员自己的实际情况,并主动索要门诊病历。一旦洗牙过程中出现不适,应及时告知医务人员,停止洗牙;洗牙后出现不适,要及时就诊并保存相关病历及票据,并向医疗机构内设纠纷处理部门或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投诉,寻求解决。

来源: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免责声明】“优法问答”对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真实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读者参考!

【版权声明】本文图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