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回即生死轮回,意为人在死亡后,其灵魂转世投胎成另一个人,就这样的一直循环往复,如同车轮一般反复的转动,所以很多将死之人都会说一句“十八年后俺又是一条好汉”,就是这个道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佛教教理中,任何一个教理都有其所要遵循的因缘观,生命借助因缘观才得以创造,无一例外,所以因缘观是佛教所有宗派的共识。但从因缘的角度来讲,不同的人则有不同的见解。唯识学角度的因缘观,是通过轮回来解释因缘的,即从“凡夫俗子如何轮回”以及“如何从轮回中解脱”这两件事来解释的。关于轮回,唯识学提到了三个重点:造业、潜伏、果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可以轮回,必定有业力,即我们也许在某个时空造了业因,等待其成熟,便会成为现在你的果报。所以从唯识的角度,首先一定要有业力。其次就是潜伏期,潜伏阶段是不定数,受因缘影响,它或强大,或弱小,所以这个阶段就给了我们很多机会。最后就是果报,到这一步,只能听命随缘了,能够改变的就很少了。俗话说,因果因果,那么这个因就很重要了,因为它相当于种子,而这个果报就相当果,那么这个种子是怎样的形成的呢?它主要有六种相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一为刹那灭,种子的生起是有前提条件的,要有现实的行动和作为,要有所缘境,要具备加行、意乐、究竟这三个概念。这个种子是刹那生也刹那灭的,也就是说,它并不是永恒不变的,它完全可以改变,如果它永恒不变,那就糟了,那样的话你想要的改变轮回,就必须花费同轮回相同的时间,所以刹那灭,它是带有希望的,但是它同样也带着危险,而这一切也取决于你自己,如果本来造业不多,但是起了邪见,那么得到的果报就很严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二为果俱有。当我们造业后,就会形成一个等流性,如布施,当布施结束,就形成了一个种子,这个种子会形成果法,它会让你产生更想布施的的想法,然后一直做下去,除非你用思想去调整它,同样的道理,如果你造了一个恶业,那么你就会想要继续做下去,这就是因为它有果俱有的特性。也就是说,你要么忏悔,要么顺从,如果不忏悔,那么就表示你顺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三为恒随转。如果待种子形成,但因为因缘断了,那么这时候其就产生了保存。至于保存多久呢?在你修成正果之前,它都会伴着你,想要甩掉它,那么只有忏悔。

其四为性决定。当种子成立后,也就是木已成舟,它的性质是你不能改变的,功过不能相抵,除非忏悔,因为功德与罪过本就是两码事。

其五为待众缘。也就是在它得果报之前,要等待因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六也是最后一个就是引自果。业种子成熟后,不是以一类种子表现出来的。善有善果,恶有恶果,它们所表现得方式不同罢了,这也就是人生无圆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