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我国有着五千年以上的农耕的历史。村落是我们农耕生活遥远的源头,至今依然还是广大农民生产与生活的家园;它拥有着丰富的历史遗存,蕴含着灿烂的民间文化,承载各族人民的精神本质与气质,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安是徽州古称,徽州村落大都依新安江水系而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新安江是徽州的符号。徽州山峭水湍,客观上,多数村落地处两山夹一沟的狭长地带,船形设计既是最合适也是最无奈的选择。在地少人多的徽州,徽人只得外出经商求生,他们对船有一份特殊的情感和寄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依山傍水的村落,希望以航船的布局避免水患,希望以水为动力推动宗族的蓬勃发展。同时,这些带着“扬帆起航”、“一帆风顺”、“满载而归”吉祥寓意的船形村落,承载着家族心愿,为徽州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徽商刚走下航船的跳板,又跨上了故乡的航船,船成为藏在内心的风水图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徽州的大势西高东低,徽州的水多自西北流向东南,这种方向恰好迎合了风水学说上的山川大势。徽州人对风水的狂热追求,巨大的市场需求,为风水师提供了实验场,除了船形村落,各种类型的风水村落也横空出世——龙形江村、凤凰形雄村、鱼形渔梁村、云团形潜口村、牛角形西坑村、带状形高砂村、阴阳交媾的太极湖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徽州多山而缺水,但是身在徽州你会误认为身处水乡,水在这里被最大化地利用着。为了营造良好的水环境,江、河、溪、瀑、堰、渠、池、塘、沟、井、泉,这些重重叠叠的水波纹与村落、民居、道路和建筑物协调地搭配在一起,水口园林造景,水街水圳环连,水井池塘密布,仿佛它们是与生俱来的天然的关系,创造了理想的水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徽州风水史是一部徽州村落和民居的水火防治史,随着风水学的演变,人们淡化了最初地理学、建筑学上的实用意义,在糅杂进众多迷信成分之后,渐变为心理学、玄学,比如邻里大门、窗扇方位的避让,大门改小,天井放置太平缸,室内掘井,山墙高人一尺,原本都是防火举措,但是统统冠以风水的名义,俨然制造了独具特色的风水徽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徽州人虽然经商居多,但读书取仕依旧是首选,“三代不读书,好比是个猪”的俗语也说明徽州人普遍重视读书。按照“临水而建,双龙戏珠,倒水葫芦”的基本风水形势布局的许村,历史上出了48个进士,成为名副其实的“进士村”。有“理学渊源”之称的理坑,在数百年间先后出了尚书、司马、知府等36名官员、16名进士、文人学士92人。他们将这一切归结于村落的好风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古村落正在面临着消亡——一些杂乱无序的新建筑,穿插在江湾村的历史建筑中,仿佛一堆摆脱不了的累赘,它们与这座古老的村落格格不入,散处在徽州山区的各色徽州村落和传统的民俗,在现代文明的冲袭下,命运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