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国人千百年的传统观念中,最著名的应该就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如果一个人一生没有生儿育女,就被视为另类,不被大众所理解。

前不久著名舞蹈家杨丽萍,被网友嘲讽无儿无女,一生失败,却得到众多名人明星的力挺,网友们也纷纷发声,说女人并不是生育工具。

然而没过几天,又有一位公众人物被网友嘲讽无儿无女,而这次的对象不是女性,换成了前央视一哥张宏民。

60岁前央视一哥张宏民,独自吃雪糕,遭网友群嘲

近日网上出现了一段由几张照片组成的仅9秒的视频,其中一张是前央视新闻联播著名主持人张宏民坐在长椅上,独自一人吃着雪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来平淡无奇的一幕,却引来众多网友热议,张宏民成了某些网友眼里“人生失败”的典型代表,诸如“晚景凄凉”“无儿无女无贡献”“不是好儿子”等言论在网络上不断发酵。

与前一次一样,网友们又分为两大阵营。

★一派表示赞许支持张宏民:无牵无挂,事业有成,对国家有贡献,不委屈自己,不受羁绊,自得其乐,多成功的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派则嘲讽道:

赶快生个小孩吧,不要浪费这么好的基因。

书都白念了。

不结婚,恋爱也不谈,肯定有问题。

活着有什么意义?

在父母面前不是一个好儿子,不是一个完美的人生。

……诸如此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不要孩子是个人选择,孑然一身难道有错?

在这个越来越多元化的时代,仍有不少人秉承着“养儿防老”的理念,认为一生之中必须有孩子才算成功,不结婚不要孩子就是罪过。

●“养儿防老”抱着功利心养孩子,不可取

其实这种养儿防老的想法,不过是把生儿育女当成一次投资而已,小的时候先养你,你长大了再养我,这跟种庄稼有什么区别?孩子成为一种商品,目的是用来交换。用年轻时的付出,交换年老时的赡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视剧《急诊科医生》中,有一个故事,老母亲患重病,可是四个子女没有一个愿意给老人治病,知道老人住院花钱不是个小数目,找各种借口互相推脱责任,无助的老人只好卖房治病。

很多人看到这里都哭了,这样含辛茹苦的“养儿”,一点都没有起到“防老”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个人都有独立人格

这种观念早已过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被当成买卖商品,而是为了体验这个美好的世界,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孩子不是父母附庸,也不是父母的衍生品,每个孩子都是独立完整的生命,都应得到尊重和善待。父母也不是被孩子绑架的牺牲品,而是自己生命的主宰者。

养育孩子绝不是为了延续自己的基因,基因再好,没有后天的悉心培养教育,也会把孩子养废。那些所谓的天才,基因跟普通人都没什么差别,他们能创造奇迹,都是后天栽培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养孩子究竟为了什么?

养育一个孩子,不是为了防老,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很多父母都有同感,有了孩子以后,才发现自己可以变得更加强大,更加善良,活得更加通透豁达。某种意义上来说,孩子才是我们的人生导师,他们是真正的天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个人都不是生育机器

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不是用于生育的机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选择。选择孑然一身,需要勇气,需要能力,是一种超然世外的恬淡,是一种潇潇洒洒的人生态度。只为自己而活,难道有错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这个时代,没有儿女,也可以颐养天年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如今早已不是“无后为大”的时代,没有儿女,老人一样可以颐养天年,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有滋有味。

选择孑然一身,首先要做好足够的思想准备,要意识到,这是自己的选择,与别人无关,晚年的孤独是必然的,但人生何处不孤独呢?只要活着,孤独就是如影随形的。跟身边有没有另一半,膝下有没有儿女无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需提前做好规划:

①养老金是否准备充足,条件允许给自己提前购置保险、储备资金,以备不时之需,是非常必要的。

②可以给自己找好养老机构,世界已进入老龄化时代,养老机构遍地都是,寻找适合自己的,打理好自己的人生,也是对自己负责。

③养老的方式可以多样化,不必拘泥于一种。即使到了晚年,退休了,也可以玩出新鲜,玩出花样,努力实现年轻时没能完成的梦想,让自己的人生发光发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是一群年过7旬的台湾老人,为了完成兄弟的遗愿,驾驶摩托车,带着心爱的人,克服了种种艰辛困苦,在没有任何儿女陪伴的情况下,做了长达一年的环岛旅行。这件事还被拍成了微电影,感染了成千上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