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代很多入循吏传的人物,其实本身也是学者,也有资格入儒林和文苑传。这种复合的身份在史册中比比皆是。张作楠就是这样一位。

张作楠,字丹村,浙江金华人。他自幼家贫,但读书非常刻苦。要去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家里没有钱,由嫂子变卖首饰细软助其赴考。考中进士后,被授予处州教授的职位,后历任桃源、阳湖等县知县,太仓州知州,徐州知府和淮徐海通兵备道。他在主政一方时,都清廉勤政,被人称为“儒吏”。

张作楠任太仓知州时,恰逢水灾,他冒雨履勘灾乡,问民疾苦,停徵请赈,借帑平粜。疏濬境内河道,以工代赈。并且疏浚排水,增加农田70余万亩。离任后,人汇集其事迹,刻成《娄东荒政》。在主政松江时,有盗乘火灾行劫,他侦知首恶,连夜逮捕,清早带回城里。百姓惊服破案神速。

张作楠勤於治事,案无滞牍。白天工作,晚上挑灯读书,妻、女纺织到半夜。旁人都笑他还是书生习气,他也不在乎。他居官不事应酬,曾说:"与其浪费无益,敦若以薄俸招致工匠制仪器刻算书,俾绝学大昌乎。"他后来厌倦官场,辞职回乡,潜心研究天文。曾自行设计制作“浑天仪”。著有《新测恒星图表》、《新测中星图表》、《新测更漏中星表》、《金华晷影表》等。

他还酷爱算术,与婺源齐彦槐、全椒江临泰为友,大家一起研读西方数学理论。这样的一个学术团体,成员之间交流频繁,密切协作,对张作楠的历算研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对清中期的历算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他还在家乡与曹开泰等组织北麓诗社。著作有《四书同异》、《乡党述注》、《翠微山房遗诗》、《梅簃随笔》、《书事存稿》等。

张作楠有三子,都务农、工,有人问起为何不让他们去读书走科举之路呢?他回答说:“世俗读书为科名,及入仕,则心术坏。吾不欲其堕落也。”

张作楠于七十八岁时去世,死后祀乡贤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