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慈禧决定立载沣之子溥仪为帝,并不是在光绪驾崩之后,而是在光绪驾崩之前。

光绪驾崩的时间是在1908年11月14日,可是慈禧却在11月13日在仪鸾殿召见了醇亲王载沣

她这次召见载沣,给载沣发了两份懿旨。

第一份,慈禧决定任命载沣为摄政王。

第二份,慈禧让载沣把溥仪带入皇宫,让溥仪从此之后在皇宫中接受教育。

慈禧虽然已经任命载沣为摄政王,但是以慈禧贪权的性格,她也只是做做样子而已,并不会真正把权力交给载沣。

让溥仪到皇宫中接受教育这份懿旨,目的可谓已经昭然若揭,那就是让溥仪取代光绪成为皇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慈禧想要废黜光绪的想法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在1898年维新变法失败之后,她就一直打算这么做。

她为了废黜光绪,甚至已经将端王载漪之子溥儁封为了“大阿哥”,准备随时让溥儁即位。

只不过,由于遭到了朝堂之上部分人以及列国的反对,又恰逢1900年之役,慈禧的这个计划才破产。

载漪在1900年之后被列国指为“祸首”,溥儁也因为收到载漪的牵连失去了“大阿哥”这一身份。

于是,慈禧废黜光绪而立溥儁的计划自然也就不了了之了。

1908年11月13日,慈禧突然决定让载沣带溥仪入宫,这实际上就是慈禧在向所有人释放信号。

她将重启10年前的计划,废黜光绪,然后立溥仪为帝。

不过,对于慈禧为何会选择载沣之子溥仪作为皇帝人选,却不直接选择载沣,这也让不少人产生了困惑。

可实际上,慈禧选择溥仪的原因却一点也不复杂,也和她在1875年同治皇帝病逝之后选择光绪相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咸丰皇帝虽然有两个儿子,但是次子悯郡王却在出生之日夭折,只有长子同治皇帝成功活了下来。

同治在1861年以5岁冲龄即位,一直到了1875年,当了14年的皇帝也不曾有一妃嫔为他生下一子。

所以,同治在1875年病逝了之后,慈禧就只能从宗室子弟之中选择一人即位当皇帝。

同治病逝之时已经19岁,又是“载字辈”,按理来说慈禧应该在“溥字辈”中选一个幼童过继给同治。

然而,慈禧为了能够继续名正言顺地把控朝政,所以没有选择溥字辈,反而选择了载字辈的光绪作为咸丰嗣子。

因为清朝并没有太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先例,一旦选择了溥字辈,慈禧就必然从太后变成了太皇太后。

为了免去一些不必要的麻烦,选择载字辈显然最合适不过。

光绪的生父奕譞和咸丰皇帝同出于道光皇帝,皇室血统极为纯正,光绪的生母又是慈禧的亲妹妹。

更关键的是奕譞一直很听慈禧的话,这也就促使慈禧选择了光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1908年慈禧故技重施的时候,她之所以会选择载沣之子溥仪,原因实际上也和1875年差不多。

1908年之时,醇亲王载沣已经25岁,这一点就注定了慈禧不可能选择让载沣在光绪死后即位。

载沣25岁即位,完完全全能够亲政了,那慈禧还怎么继续临朝称制?

况且她已经过继了一个载字辈的光绪给咸丰,这时候再过继一个载沣给咸丰,那就于情于理不符了。

当然,她在1875年选择光绪过继给咸丰,而非选择溥字辈过继给同治,也已经有悖于情理了。

所以,这一招肯定不能再用。

于是,慈禧就采取了一招“以退为进”,不让载沣即位,而是让载沣的儿子溥仪即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慈禧之所以选择让溥仪即位,原因有四:

  • 一是溥仪当时只有2岁,他亲政了之后必然无法亲政,如此慈禧就可以再次以皇帝年幼为由继续把持朝政。
  • 二是溥仪不仅是载沣的儿子,他的生母瓜尔佳氏还是慈禧另一心腹宠臣荣禄的女儿。
  • 三是载沣和他的父亲奕譞一样,虽然能力一般,但却很听慈禧的话。
  • 四是慈禧虽然知道自己已经命不久矣,但并不知道会在1908年11月15就会病逝,所以才会精心安排。

慈禧之所以同时任命载沣为摄政王,原因有二:

  • 一是慈禧已经步入年迈之龄,精力已经不如从前,已经不可能一手把控所有事,让载沣当摄政王可以为她分担一些。
  • 二是溥仪一旦即位,慈禧就必然会从太后升为太皇太后,她如果再垂帘听政的话,可能会遭到反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免去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她才决定选择任命载沣为摄政王,让他在名义上总揽清朝一切朝政。

载沣和奕譞一样,一直很害怕慈禧,或者说一直紧抱慈禧这棵大树,从来不敢忤逆慈禧的意思。

所以,即便慈禧让载沣当上了摄政王,朝政也依然还会牢牢地控制在慈禧自己的手中。

只可惜,慈禧虽然做了如此周到的考虑和精心的安排,可是光绪驾崩了之后的第二天,她也随之而去了。

慈禧一生贪恋权栈,至死方休。

即便是临死之前选择溥仪即位当皇帝,也是为了能够继续一手掌控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