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一篇“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文章指出了外卖系统平台通过算法在极限的压榨外卖小哥的剩余价值,致使外卖小哥的送餐职业被平台的算法逼成了高危行业,而就在今天凌晨,饿了么平台就发声明说即将推出了“用户可选择是否愿意多等外卖员 5 分钟”的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粗一看,还真是一个很好的保护外卖小哥的功能,但当细品后会发现,这是一把杀人的刀,而这把刀让用户来选择,是否要“杀”了外卖员,其实之所以送外卖会成为高危职业,本质是平台通过算法压榨外卖小哥的送餐时间和收入,这本身就是平台和外卖小哥之间的矛盾,如果饿了么推出这个功能,平台是想将矛盾转移给消费者、点餐用户。这是极其恶毒的操作。有人可能会说,不就是点个餐吗?多等5分钟又不会怎么样,站在个人角度来说,确实不会怎么样,但有没有想过,当平台上线这个功能后,真的会让外卖小哥的处境有所改善吗?答案是不会的,而且还会更糟糕。

首先,当用户选择愿意多等5分钟的按钮后,外卖小哥就会获得额外的时间来配餐,但无论从平台来看,还是外卖小哥本身做为人的个体来看,都不会选择让这额外所得的5分钟浪费掉,外卖小哥会为了送更多的餐,会选择更着急的订单先配送,这样外卖小哥会在心理选择一个最优解,理论上达到最合理的送餐路径,以达到在不被平台处罚的前提下做到更多的送单量。

而从平台和资本逐利的角度来讲,更不会让这多得的5分钟浪费,巴不得往死里利用,一方面平台会利用这额外的5分钟,进一步压榨外卖小哥的送餐路径和配单算法,从而达到最大的送单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方面,从消费者来看,当有了这个功能后,平台就能利用这个功能,通过大数据计算,来筛选区分用户:

1、当你长期点了“愿意多等5分钟”,那么平台就会知道你是一个“善良”的用户,当你选择这个选项多了以后,系统认为你是一个心软的用户,那么就会给你分配更长的配送时间,

2、当你长期选择“不愿意”时,平台会认为你是一个“高效”用户,那么就会选择更短的时间,但配送费会更高。

认真想想,是不是很可怕,表面上看是在保护外卖骑手,但其实也在筛选用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操作让我想起了一个典故“石崇斩美人劝酒”,说的是古代有一个叫石崇的人宴请客人喝酒,然后让一个美人行酒,客人如果不把酒喝完,石崇就让人把美人斩了。

如果客人不忍心看着美人被斩(外卖小哥出意外),那就把酒喝了(多等5分钟),表面上就喝酒的客人(点餐用户)决定美人(外卖小哥)生死,其实真正的决定权在石崇(平台)这个主人手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平台推出这么一个功能,就相当于把用户架在火上烤,甚至会树立用户和外卖小哥的对立,用户本质是同情弱者,希望平台从人文角度应该更加关怀小哥,但如今平台干脆当甩手掌柜,“你不是同情、要保护外卖小哥吗?那你自己来保护呗”,假如外卖小哥出意外了,到时候外卖小哥不会责怪平台,反而会怪点餐的用户为什么不多等5分钟,平台反而当了个假好人。就像上面的典故,美人不会怪石崇,因为规则是他定的,人们更相信规则,而会怪客人为什么不把酒喝了,你把酒喝了我就不会被斩了。平台这么做,不过是慷用户之慨,假他人之好心。

就像“饿了么”的声明里说的,“系统是死的,人是活的”,有没有想过,系统也是人开发的,系统就不是死的,别把概念混淆了,让用户来承担外卖小哥的生命安全之重,这不是一个企业应该有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