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农财宝典-新渔网记者 莫景文、蔡丹燕

“全雌鳜‘鼎鳜1号’培育成活率高达80%,在同等养殖条件下,生长速度快20%,3公分苗种养殖约5个月,即可达到1斤以上,可节约20%的土地成本与饵料成本。”8月28日,中山大学张勇教授在水产种业南沙峰会上作《性别控制技术在鱼类良种繁育中的应用》报告时指出,全雌翘嘴鳜“鼎鳜1号”(下称全雌鳜)的成功培育,是综合运用性别控制等生物技术手段的选育成果。

近日,农财宝典记者采访了张勇,深入探讨其选育全雌鳜的初衷、关键性技术及未来选育方向等问题,梳理鳜鱼饲料产业化所面临的瓶颈。他表示,性别控制或将开启40万吨鳜鱼良种选育新大门,对鳜鱼养殖产业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未来其团队将主攻方向放在鱼类遗传性别的人工控制方面,大力发展我国鱼类单性品种养殖,不断丰富百姓“菜篮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雌性鳜鱼长速快

能提高养殖效益

最近五年,我国鳜鱼养殖产量在30万-33万吨之间徘徊,鳜鱼良种普及率低,抗逆性差,养殖平均成活率仅60%左右。鳜鱼养殖中受虹彩病毒、蛙病毒、神经坏死病毒等病毒影响,每年约有30%的养殖损耗。

“鳜鱼雌雄是有差异的,雌性鳜鱼在1龄前生长较快,在养殖前八个月较雄性生长速度快15%-20%。”张勇表示,不少养户发现在鳜鱼出塘时,7成左右的大鱼都是雌性的。对于养户来说,养殖全雌品种,既能缩短养殖周期,又可以节约土地成本和饵料成本,还能提高养殖效益。

基于鳜鱼养殖产业化发展的需求,从2016年开始,张勇教授与李桂峰教授合作,共同探讨鳜鱼良种选育目标,确定了鳜鱼以性别和长速为基础的选育方向;他们在培育“长珠杂交鳜”新品种的选育基础上,再历经近4年持续科研攻坚,成功实现全雌翘嘴鳜“鼎鳜1号”规模化生产。据了解,今年全雌鳜已大规模推广面世,目前销售量突破1100万尾,正在申请国家水产新品种认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运用性别控制等技术

开启良种选育新大门

研究表明,鳜鱼的性别决定是XY基因型,即XX是雌性,XY是雄性。要获得单性的品种,就要从遗传基因控制开始,通过生产XX基因型的伪雄鱼,再与正常的XX雌鱼交配,生产出子代都是XX基因型的全雌鳜鱼。

“通过对鳜鱼雌性和雄性进行基因组全序列测序和对性别特异序列进行实验验证,我们获得了三对鳜鱼Y染色体特异标记,能对不同种群的雌雄鱼进行有效区分。”张勇表示,通过组织学分析确定了鳜鱼性逆转关键时期,在鳜鱼性别分化敏感时期使用最适生殖内分泌调控可实现精准性别控制,诱导XX雌性鳜鱼性转变为XX雄性。再使用Y染色体性别特异标记进行鉴定,可以区分自然XY雄性和人工诱导的XX雄性,筛选后获得大量XX雄性就可以用于XX全雌翘嘴鳜“鼎鳜1号”生产。

亲本培育出来后,下一步就是解决批量化生产的难题。张勇介绍说,李桂峰教授开发了鳜鱼伪雄性精子低温冷冻保存技术和复苏方法,能高效、长期保存伪雄鱼精子,该项技术突破了鳜鱼生产时间、空间的限制,解决了亲本跨区域长途运输的问题,为鳜鱼规模化生产扫清了障碍。“全雌鳜的成功培育,是综合运用精准性别控制等生物技术手段的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年销售公分苗3500万尾

选育更多良种推动产业化

目前培育出的全雌鳜有三大特性:第一,生长均匀度好,培育成活率达80%,生产预见性更高;第二,生长速度快,较对照鳜鱼生长速度提高20%;第三,采用人工授精等技术,对亲本选择控制容易,能够保证苗种规格整齐,饵料鱼配套难度降低,有利于降低养殖成本和养殖难度。

正是全雌鳜具备长速快、规格整齐等优势,能有效满足养殖市场的需求,一经推出便广受鳜鱼养户的青睐。今年中山大学鳜育种团队与广东梁氏水产种业有限公司合作,利用早繁技术,3月份的公分苗仅仅需要5个月时间就长到1斤/尾,抢在8月份错峰上市卖高价,9月份最新数据表明全雌鳜已达1.5斤/尾。截止到今年8月份,广东梁氏水产种业有限公司已销售全雌鳜公分苗1100多万尾,在湖北、江西、江苏、湖南、安徽、广东等鳜鱼产区建立了全雌鳜养殖示范点,明年计划在全国各地销售3500万尾全雌鳜公分苗。

针对鳜鱼饲料化养殖的话题,张勇教授表示,驯化难度大、生长均匀性差是目前鳜鱼饲料养殖的现状,鳜鱼饲料化养殖最大的痛点是鱼对配合饲料的适应性差,而这个适应性来自鳜鱼本身,且具有遗传性。实践表明“长珠杂交鳜”较一般翘嘴鳜更易驯化,5公分的杂交鳜苗的驯食成功率可达到70%以上,且可以随着选育世代的推进不断提升。为了培育出更多的鳜鱼良种和提高鳜鱼的驯化率,目前张勇教授带领中山大学广东省水生经济动物繁育重点实验室团队有关专家,分别在鳜鱼选育、制种技术、营养需求等方面协同攻关,着力研究全雄翘嘴鳜、全雌杂交鳜和饲料化养殖选育品系等新品系(种)。“如果鳜鱼驯化率提高到80%,我国鳜鱼年养殖产量有望达到40万吨,更多优质的鳜鱼品种将能游上寻常百姓餐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转载声明

本文版权归农财宝典(ncbd0000)所有,作者:农财宝典-新渔网记者 莫景文、蔡丹燕,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本期编辑:Young昂(微信号Young-fight,新闻爆料、转载授权请加微信)

更多新闻

为推动牛蛙健康养殖和推广绿色健康高效养殖模式,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农村报社、农财宝典联合广东、福建政府相关部门、业内权威专家学者、养殖投入品企业、流通商、经销商、养殖户及餐饮企业等产业上下游,举办“首届全国牛蛙健康产业大会”,以“兴渔富农、绿色升级、为牛蛙正名”为主题, 凝聚共识,共商可量化养殖标准,倡议绿色安全健康养殖,树立牛蛙健康优质水产品形象,为牛蛙正名,突破牛蛙养殖瓶颈,推动牛蛙产业更好更优更快发展,探索牛蛙生态健康养殖新模式,推广绿色健康养殖理念,促进牛蛙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牛蛙产业可持续发展,成为百万吨级大单品。

首届全国牛蛙健康产业大会

暨 2020中国牛蛙产业风云榜颁奖典礼

一场改变牛蛙品牌形象巅峰大会

一次全民参与打造网红爆品盛典

树立兴渔富农、乡村振兴新标杆

时间:10月11-12日

地点:广东·汕头澄海

组织架构

主办单位:南方报业传媒集团

承办单位:南方农村报社、农财宝典、新渔网、大国渔业

指导单位(拟):广东省渔业技术推广总站、福建省渔业技术推广总站、汕头市渔业技术推广站、汕头市澄海区牛蛙产业发展协会

战略合作单位、联合承办单位、协办单位、支持单位等火热招商中,欢迎更多优秀企业加入

会议规模

400 人,参会人员包括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业内专家学者、养殖投入品企业人员、牛蛙餐 饮企业人员、经销商、养殖大户等

会议亮点

1、产政学媒首次联合,打造百万吨级大单品

2、汇聚业内意见领袖,打造中国牛蛙产业升级思想汇

3、成立全国牛蛙健康养殖联盟,发起绿色养殖倡议

4、一线走访,寻找好产品、好模式,助力新时代牛蛙养殖生产转型

5、全媒体融合,树立牛蛙健康优质的品牌形象,为牛蛙正名

6、汇聚 100 名投入品经销商和 200 名养殖大户,打造中国牛蛙产业第一盛会

7、打造餐饮、流通、养殖全产业链对接平台

8、邀请专家、养殖大户、经销商、食品企业家、美食专家、网红、媒体等全社会为牛蛙代言

主要议题

1、全国牛蛙养殖调研报告及未来趋势分析

2、牛蛙疫病防控技术及安全用药分析

3、绿色养殖新时代下,牛蛙投入品的研发思路

4、牛蛙养殖技术规范及尾水处理技术

5、稻蛙模式兴起,牛蛙绿色健康养殖新模式推荐

6、牛蛙主流消费市场及未来潜力,牛蛙如何成为网红爆品

7、后疫情时代,牛蛙如何成为百万吨级单品

8、牛蛙健康养殖标准探讨

9、乡村振兴、产业振兴(牛蛙篇)

同期活动

1、2020 中国牛蛙产业风云榜颁奖典礼

  • 评选中国优质牛蛙品牌饲料企业(领军企业、新锐企业、品牌力企业、产品力企业、产业链领军企业、服务力企业)

  • 评选中国牛蛙优秀供应商(食品加工企业)

  • 评选中国牛蛙优秀动保企业

  • 评选中国牛蛙优秀经销商

  • 评选中国牛蛙优秀养殖匠

2、全国牛蛙健康养殖联盟成立仪式

3、中国牛蛙绿色健康养殖倡议书发布仪式

4、发布《2020 全国牛蛙产业调研报告》

5、优秀养殖场、加工厂、牛蛙档口颁奖

6、优秀养殖投入品展示(饲料、动保)

7、现场品蛙活动(食品加工),直播吃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