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尚书来说,第一个朝代是虞朝,虞朝又叫有虞氏。《韩非子》说过:”殷周七百余岁,虞夏两千余岁”。这为神秘的虞朝增加了一份耐人寻味的色彩。大家都知道,夏朝的断代为(约为前2070年—约前1600年),夏朝占了五百年,那么虞朝起码有1500年了。如此悠久的一个朝代,史籍会毫无踪影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虞朝是一个悠久的朝代,唐不是。因为虞朝常和夏商周并称,但很少提到唐。

虞、夏、商、周之胤。——《左传》;

夫成天下之大功者,其子孫未嘗不章,虞、夏、商、周是也。——《国语》;

子胡不尚考之乎商、周、虞、夏之记?——《墨子·非命下》;

虞氏官五十,夏后氏官百,殷二百,周三百。——《礼记·明堂位》;

今虞、夏、殷、周无存者。——《吕氏春秋·审应览》。

神秘的虞朝终于浮出了水面,古人多以虞、夏、商、周并称的,说明虞和夏、商、周一样悠久,韩非子说虞朝存活了1500年是很可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虞幕(夷牟)、虞迵

破解虞朝之谜,要从著名的帝舜切入。话说帝舜的祖先叫幕,即系虞幕——《国语·郑语》记载西周末年史伯曰:“夫成天地之大功者,其子孙未尝不章,虞、夏、商、周是也。虞幕,能听协风以成乐物生者也” 。说的意思是,幕是有虞氏的老大,他发展物候历法,发明了用律吕测气定候以助生万物的候气法,推动农业生产。这个“协风”也有来头,是东风的意思:

禘于东,方曰析,风曰协。

禘于西,方曰彝,风曰韦。

禘于北,方曰夗,风曰冽。

禘于南,方曰微,风曰凯。——《甲骨文合集》第一期14295。

协风是东风的意思,说明虞幕来自东方,是东方的首领。可见虞朝的史料被人刻意磨灭和篡改过。

又按《左传· 昭公八年》, “自幕至于瞽叟, 无违命, 舜重之以明德,置德 于遂 ,遂世守之。及胡公不淫, 故周赐之姓, 使祀舜帝”。又说“陈,颛顼之族也”、“幕,能帅颛顼者也,有虞氏报焉”。。有人这样推测,“这表明幕和颛顼是同一年龄段之人,幕能够主导或辅佐颛顼,表明幕的年龄可能和颛顼相当。”甚至怀疑“幕”是否系被“招赘”入颛顼之族,才被“报”祭,这种怀疑是有根据的,因为舜属于东夷,东夷的出处见《孟子》,孟子说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而颛顼则是黄帝后裔,颛顼和舜是来自不同的族群,更像是联姻的关系。

《世本·作》说“ 挥作弓, 夷牟作矢”,东汉宋衷注:“ 挥 、夷牟 ,黄帝臣”, 张澍补注:“矢,亦曰箭”。牟和幕字同音,舜同样被称为东夷人,他的祖先被称为夷牟很正常。夷牟是制作弓箭的始祖,可惜人们一直找不到夷牟的事迹,其实原型就是幕。

无独有偶,珍贵的《上博简·容成氏》也记载了有虞氏的一个祖先,这是之前没见过的有虞迵。“□氏之有天下,厚爱而薄敛焉,身力以劳百姓。其政治而不赏,官而不爵,无励于民,而治乱不共。……于是乎始爵而行禄,以让于又有虞迵,有虞迵曰:「德速衰……」□于是乎不赏不罚,不刑不杀,……有虞迵匡天下之政十有九年而王天下,三十有七年而终”,说的是有虞迵执政天下19年,37岁时候去世了。《容成氏》还说,上古有位帝王让位于有虞迵,有虞迵死后无人继位,就传给了尧,尧又传给了舜。

所以《史记·五帝本纪》里面的虞世系是假的,有虞氏的真实世系应该是:

幕→ … →迵 → … → 瞽叟 → 舜 → 商均 → … → 虞思 → … → 箕伯、直柄、虞遂、伯戏 … → 虞阏父 → 胡公满 →… → 陈敬仲

虞朝和良渚

要打通虞朝的悠久之谜,还是从考古上的文化遗址去寻找。按汉代许慎《说文解字》的解释,虞字乃由‘吴’字所衍生。“虞”与“吴”通,古音同在鱼部,同声相假。楚简《容成氏》的“有虞迵”写作“又吴迵”,经过专家认真分析,认为楚简里面的吴就是虞,见从上博楚简《容成氏》的“有虞迵”说到唐虞。能够和吴地吻合、虞朝时间吻合的也只有良渚文化,良渚文化(距今5300-4500年前),地处于吴越之地,良渚文化的起讫年代也是在虞代积年范围之内的。这便成为了破解虞朝的突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300年前,良渚先民创造了被后世称为文明曙光的良渚文化。用著名学者许宏的话来说,良渚,东亚史前满天星斗时代最亮的一颗巨星,前中国时代的玉帛大国,她在以中原青铜王朝为标志的最早的“中国”诞生前,就走完了其生命史的全过程,给后世留下了充满谜团的丰厚的遗产和无限的想象。许宏又说,良渚是“前中国时代”东亚第一大国,这个过早消逝了的、充满巫术色彩的巨大存在,显现出与后来的中原文明在文化认同上较大的差异。良渚的庞大,颠覆了数千年来由小到大、单线进化的东亚文明认知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尚书来说,虞朝(良渚)才是中国历史的开端,这一点,先秦时人皆言之凿凿,却渐为后人所忘却。虽然良渚离二里头的“月明星稀”还差一步,但良渚辉煌的玉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开端,如果用中国人的标准来说,虞朝就是中国历史的开端。

良渚存在一个古越人的体系,经过基因检测,良渚人是属于O1a系的古越人,即后世所称的百越。另外,良渚还是天皇之都,《鹖冠子·王鈇》:“泰上成鸠之道,一族用之万八千岁”。 宋朝陆佃解:“ 成鸠,盖天皇之别号也”。又,宋朝罗泌在《路史·前纪二·天皇纪》记载:“粤有天皇,是曰天灵, 望获强尊”。粤古通越,也可作证良渚是天皇之都。后来可能有古越人东渡到日本,把天皇文化也带给了日本。

良渚遗址总面积约290多万平方米,规模宏大,和北京颐和园相当,是目前所发现的中国同时期规模最大、建筑水平最高的古城遗址,堪称“中华第一城”。良渚作为三皇五帝的天皇之都,是非常高规格的。认识到良渚存在一个天皇成鸠氏的古越体系,那么很多谜题就迎刃而解了。越是良渚人的自称,而虞是华夏先民对他的称呼。另外,有天皇自然还有地皇、泰皇。《史记·秦始皇本纪》:“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史记并没有说三皇的名字,根据天皇是成鸠氏来推,三皇的原始版本可能都是古越体系的人物,后来华夏体系吸收了三皇的称号,但把三皇篡改成了其他神话人物,所以现今三皇的人物版本有很多。

我们可以梳理出周初以前有虞氏的世系:

成鸠氏天皇……地皇……泰皇……,幕——穷蝉——敬康——句望——桥牛, 迵—— 瞽叟——舜——商均,……虞思……箕伯……直柄……虞遂,……伯戏……虞阏父——胡公满。

综上,我们可以推出,虞朝的年代若以1500年来算,大约在距今5300-3800年,良渚文化延续了800年或者1000年(有争议),还少了几百年。推测韩非子把舜之

的数百年也列为虞朝年岁,但舜之后的虞不再是那个共主,而是偏居一隅的小虞国,能控制的范围大概只有今河南商丘、周口一带。不过呢,小虞国君主虞思仅仅用“有田一成,有众一旅”的实力,帮助了夏朝出逃的君主少康复国,也不简单。一旅只有五百人,郑玄注《诗经》云:“五百人为旅,五旅为师。”《说文》亦云:“旅,军之五百人为旅”。另外,3800年前刚好是龙山文化的结束时间,又可以推测出虞朝在良渚没落之后,开始迁都北上,参与了龙山文化,直到龙山结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原一下就是,天皇、地皇原本都是生活在良渚为中心的皇者,代表了虞朝的良渚时期(5300-4500年前),后来良渚发生了海侵事件,泰皇北迁,并扩张到了山东。之后更入主中原,幕就是虞朝定都中原的始祖,他定都于今河南商丘、周口一带,传到舜帝一代为最兴盛,执政天下。从幕一直到箕伯、直柄,历经了七百年,《世本》宋忠注:“虞思之后,箕伯、直柄中衰,殷汤封遂于陈,以为舜后是也”,直柄可能是虞朝的末代君主,之后虞国虽然继续重建,但已经改称陈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偏居一隅的小虞国(陈国)

舜的儿子商均继续管理商丘的虞国。舜的另一支后裔在山西平陆县形成了一个虞国,这个虞国和河南商丘那个不是同一支,互相独立发展。山西的虞国很快被灭,在典故“虢灭虞亡”里有出现过。

良渚就是前虞朝,浙江省绍兴市还有上虞区、临虞村,这是虞朝的遗迹。良渚文化是当时规模最大、文化最高的遗址,他们还开创了盛极一时的玉器礼制。良渚文化在生产、生活的各方面都已达到高水平,并在夏、商、周时代得以继承,是华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了舜帝一代,舜成为天下共主,虞朝的影响力就更加大大的增加了,今天很多姓氏都是舜的子孙,此乃后话,请待下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