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激动人心的时刻要到了,随着多名中国帝王的基因(Y染色体)出炉,分子人类学更有力地推动了真历史的发展,现在最需要确定的是姬周和刘汉的单倍体类型,可喜的是,目前刘汉的类型已经有了眉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高祖刘邦开创了一个伟大的朝代,子孙众多,繁衍了数百年,可以想象,汉高祖的后人在刘氏里面一定占据比较高的比例。在君主时代,资源基本被帝王将相所垄断,美女也被看作资源的一种。一个汉朝农民和帝王相比,是会有天壤之别的,能够产生大量后代的人物,必然是帝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了这个线索之后,我们通过现有的基因数据分析,得出多数刘氏都汇聚在一个支系叫F316下面,此支系是汉族三大支之一“O2-M117(原O3-M117)”的下游,在全国汉族人口里约占2%的比例,是秦汉以来中国最大的支系。

F316在刘姓支系中比例最高,F316占全国汉族的2%,F316在刘氏中占8%是全国比例的四倍之多。F316有一个主要的下游支系叫F155,即F155是F316的子系,要注意的是,这个支系在有些机构里面并不叫F155,例如yfull树网站里会称之为CTS1304,这里特从复旦大学的命名,沿用F155。分析数据时发现在中国的刘姓当中有10%的人都为同一个单倍群O-F155以及其下游单倍群F813和Y20928(该单倍群在人群中的平占比接近2%)。再对Y单倍群是O-F155的人的姓氏进行统计,发现其中近24%的人都姓刘(刘姓在人群中的平均占比5.1%),因此O-F155与刘姓的关联非常显著。

F316+F155构成了刘氏第一大支系,约有500万人(F316全国约有2800万人,其中刘氏中F316约500万人)。F155最有可能是刘邦的单倍体类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二, 染色体O-F155共祖年龄约2000多年,和刘邦的2270年相近,是一个年轻的大簇,他的下游且呈现连续簇状分化的现象,甚为奇特。

其三,历史时期的父系簇列表,F155全国比例约2%左右,省份中湖南比例最高,湖南男性中6.5%为F155,另外湖南、江西的F155中,95%以上为F813。

F155下面的主要子系叫F813,F813这一支又进行了一次人口大爆发,F813占据了整个刘邦后裔中的66%,与汉景帝的后裔情况(14子9传)相符F813*在湖南、湖北重庆等地高频 ,在北方也有一定比例 , 推测可能对应汉景帝一脉, 湖南等地的高频F813可能与汉景帝之子——长沙王刘发有关。Y20928则可能对应东汉光武帝刘秀一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现代刘氏的样本中,属于O2-F316、F155的样本形成显著的聚类,较有可能是汉代刘氏的父系类型。而F813下又分化出Y20928,Y20928的共祖时间是2056年,与汉光武帝刘秀(公元前5年到公元57年)时期相符。

中国子女一般会随父姓,然而由于过继、抱养、战乱等情况,姓氏的传承并非一成不变,对于比较久远的家族,仍然保持本来姓氏的比例就更低了。根据已有的数据统计,距今2300年以上单倍群往往姓氏杂乱无章,没有超过10%的姓氏,这个时期姓氏的构成往往与地域有关;距今2300—1800年左右的单倍群,首位姓氏占比20%左右,这个姓氏可能就是秦汉时期那位祖先的姓氏;距今1800—1000年左右的单倍群,首位姓氏占比30%-35%左右;距今1000-500年以内的单倍群,首位姓氏占比50%左右;距今500年以内的单倍群,首位姓氏占比50%-75%左右。刘邦家族疑似单倍群O-F155的首位形式占比大约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