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戊戌变法虽然毛病一大堆,但是实际上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戊戌变法为什么发生?

甲午一败,刺痛了很多人,这其中既包括当时已经接受了先进思想的有志之士,也包括了朝堂上少部分人。

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对于变法图强的呼声越来越高,而康有为就是抓住了机会鼓动光绪发动变法

戊戌变法的原因看似是为了变法图强,可是根本原因却并非如此。

光绪虽然是皇帝,然而手中却没有掌控实权,处处受到慈禧的掣肘,或者说是碾压。

他之所以在康有为等人的鼓动之下发动维新变法,实际上就是在把维新变法当成一个夺回权力的契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康有为虽然因为生在广东而得风气之先,接触了一些所谓的“西学”,可是对于西学他其实连半桶水都没有。

这一点,康有为在西花厅和荣禄、翁同龢等人会面时的谈话内容就能看得出来。

不管荣禄和翁同龢等人怎么问,康有为看似侃侃而谈,可实际上都言之无物,从头到尾在空谈。

康有为之所以看了几本所谓西学之后就大肆鼓吹变法,其实也只是把变法当成了仕途上的一条捷径。

他想通过维新变法直接爬上清朝的中枢高层,因为他正常走科举之路的话,根本考不出好成绩或者考不上。

至于变法图强,不论是光绪,还是康有为,他们对于这一点实际上并不关心,或者说在他们看来并没有那么重要。

康有为如果真想变法图强,他就不会在没有弄懂怎么变法,没有制定好可实施方案的情况下冒然鼓动光绪变法。

私心太重,事就难成。

他们的私心不仅重,而且还没有完备的知识储备和完整的变法方案,那就更是难上加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光绪没有权,也没有钱,更没有兵,除了一个利欲熏心的康有为之外,就只有几个初出茅庐的书生。

变法?根本无从下手。

为了筹措变法经费,那帮空有一腔热忱的书生还想出了卖地给列强的念头,不得不说可笑之极。

张之洞其实一度对变法有很大的兴趣,然而康有为却把张之洞的示好,当成了巴结。

于是,他大摆架子,从而把张之洞拒之门外。

康有为当时可是出了名的小人得志,小人得志会怎样?当然是得志就猖狂。

孙中山先生也曾经想要慕名拜访,然而康有为却一样想也不想地将孙先生拒之门外。

你想见我?

也行,如果你也想过来巴结我,那就呈上门生贴,拜我为师!

这就是康有为当时的姿态,几乎已经到了目中无人的地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戊戌变法能否取得成功,其实并不在于光绪,更不在于康有为这个半桶水,而在于获得张之洞这类重臣的支持。

否则,即便戊戌变法表面上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变法,一旦实施起来也必定寸步难行。

为什么?

原因就在于这个“自上而下”无法发挥任何作用。

光绪都没有实权,康有为、谭嗣同等人就更加没有权力,翁同龢甚至都被剥夺了官职。

而处于底层的百姓也无法理解和接受他们的变法,原因在于康有为等人根本没把百姓当成人看。

他们根本没想过要去取得百姓的理解和支持,只是几个人在胡乱操作。

于是,戊戌变法就成为了一场上没有获得拥有实权人物的支持,下没有获得基数最庞大的百姓的支持。

谁也不支持,那维新变法当然就只能失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维新变法的失败,对于清朝的影响最大的一点就是光绪皇帝自此之后彻底被慈禧从朝堂上拔除。

不仅是1898年,哪怕是1908年之后也是如此。

倘若光绪皇帝没有在1898年骤然发动维新变法,而是用10年时间做积累,1908年之后再变法或许结果就将不一样。

而光绪皇帝被从朝堂上彻底拔除,也意味着清朝再也没有人能够打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所带来的僵局。

这个僵局无法打破的话,结局就是必亡。

而戊戌变法的发生对于中国而言,其实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戊戌变法发生了之后,西方先进思想对当时的有学之士造成了一次巨大的思想冲击,从而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新的思想。

这个应该说是戊戌变法所带来的最为积极,也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当越来越多的人接触了这样的先进思想之后,不仅推动了更大的思想进步,实际上也动摇了清朝的统治根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留学,哪怕没有获得官费留学的资格,也要出国留学?

实际上大多数就是在戊戌变法之后接触到了先进思想,从而萌发出了出国留学以获取更多先进思想的念头。

而留学归来的人,绝大多数成为了清朝的“掘墓人”。

虽然出国留学并非始于戊戌变法,但是戊戌变法对于此事也的确起到了一个不小的催动作用。

戊戌变法最为滑稽的地方还是在于光绪和康有为,他们都不是真心想要变法,都只是想通过变法获得权力。

光绪变法失败之后,遭到了软禁。

然而康有为在变法失败之后,却达到了另一个人生巅峰,揽财无数,妻妾如云,周游列国,潇洒非常。

滑稽之余,又很可耻。

总之,戊戌变法在成为一出滑稽的闹剧之余,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