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弥勒菩萨壁画细节,托林红殿,1436-1449年

去过阿里地区的朋友

无一不惊叹古格王朝红白殿和托林寺内的精美壁画

但其实,很多人不知道

我们今天看到的藏族克什米尔风格绘画的主体

不在中国境内

而在拉达克的千年寺庙

——阿基寺

甚至比古格王朝更完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初识阿基寺

阿基寺位于印度境内克什米尔地区与巴基斯坦,西藏相邻

古拉达克王国

是西藏末代赞普朗达玛的后裔日巴衮所建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拉达克

朗达玛灭佛,吐蕃灭亡,王室内乱

其后裔吉德尼玛衮逃往吐蕃西部阿里地区

在那里建立一方新兴势力

吉德尼玛衮死后

阿里地区由尼玛衮的三个儿子继承

分裂为三个王朝政权

其中一子日巴衮建立了拉达克王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拉达克王国是从朗达玛之重孙尼玛衮的国土中分立出去的,是阿里地区三个小王国之一,为尼玛衮长子日巴衮建于10世纪中叶。自那时起,源自吐蕃王系的王族统治一直没有中断,世袭国王一直传到1839年印度入侵。

约900年的时间里拉达克经历过与古格,与突厥人,与莫卧尔时代的印度人和现代的巴基斯坦人的多次战争,与古格的战争直接导致了古格王朝的灭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拉达克由于被喜玛拉雅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环绕

在漫长的冬季与外世隔绝

海拔较低景色优美,四季花开,适于农耕生产

是个封闭而又富足的世外桃源

王室政治和宗教传统都被活化石一般良好的保留着

宗教绘画的遗存也比古格更为完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壁画风格看,拉达克与古格同步接受了西部佛教文化的影响。克什米尔画风的壁画作品大部分都可以在阿基寺见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基寺壁画的克什米尔风格,实际混合了印度与波斯艺术的风格特征,其中主要是犍陀罗佛教艺术风格与波斯艺术的结合。

SUMTSEK 三层堂

根据殿内现存题记推测,公元1200年由僧人楚臣沃(Tshul khrims 'od) 所建。高三层·整栋通高和第一层面阔均约11.4公尺,越上层面积越递减。内墙与天花板纹饰及三尊主要泥塑供像的腰布彩绘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绘画风格被许多其他拉达克寺院所模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殿入口的木质门廊,是建造大殿之初留下来的,历经千年,不倒不朽。木质门廊的柱头形制,来自古代希腊石雕门柱,传至拉达克区域后,再进一步简化,演变成经典的藏式建筑木柱。这种希腊犍陀罗风格的木柱,多见于7-10世纪的克什米尔地区。木质横梁间有三个三角形框,每个里面都有一尊佛像健陀罗风格的佛像,这是克什米尔地区伊斯兰化之前常见的风格。

大殿一层,入口壁画平面布局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入口处壁画 大黑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黑天壁画细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壁画左下侧胁侍Palden Lhamo头戴骷髅冠,左手奉嘎巴拉碗,右手持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壁画右下侧胁侍 Dorje Chenmo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身披孔雀羽斗篷,右手持金刚杵,左手奉嘎巴拉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殿第一层西壁丶东壁和北壁各开一大型佛龛,分别供奉观音、文殊及弥勒菩萨立像。根据弥勒菩萨足侧的题记,此三尊依次代表密教要义之 身、语、意三业。周围墙壁上密布着精美的图案,包括佛像、曼荼罗、人物、动物、花卉等等。

观音和文殊皆高4公尺,弥勒高4.63公尺,头部和龛顶延伸至第二层。三尊像均为四臂,各结印相,戴高耸宝冠,身饰璎珞,下身彩绘腰布,各以其特定主题描绘种种图景,构图精丽细致,极具特色。

四臂观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层大殿一层,左面墙四臂观音泥塑及壁画平面布局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下为观音菩萨躯体腰布彩绘细节

观音菩萨腰布上分布佛教寺院·印度禅殿丶宫殿民房等世间建筑,共十四座。并有佛、菩萨、神祗像及社会各阶层人物跃然其间,似代表观音慈悲救度迷悟众生。

当中可见佛教和印度教建筑并列,反映当时宗教融合的现象。宛如围绕于克什米尔首府斯利那加(Sr nagar)的重要胜地之缩影。

建筑物和人物的精致描画成为研究当时文化和艺术的珍贵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弥勒菩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层大殿一层,正对入口墙壁弥勒佛像泥塑及壁画平面布局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下为弥勒菩萨躯体腰布彩绘细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下为弥勒菩萨躯体腰布彩绘细节

弥勒菩萨腰布密布排列规整的圆轮,内六十余幅佛传图,内容偏重佛陀成道前之事迹。另有其为菩萨时住于兜率天的景象。从弥勒为未来佛和彩图题材推测,这些图像应为表现弥勒当来下生,一如释迦牟尼佛般成道度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殊菩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层大殿一层,右面墙壁文殊菩萨泥塑及壁画平面布局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下为文殊菩萨躯体腰布彩绘细节

文殊菩萨腰布主要描八十六尊大成就者像,代表菩萨之大智慧。构图以无数七彩小方格对角排列,划分出八十五个区块,内绘或单独或有伴之大成就者。另于文殊股间下绘制有一身形较大的坐像,当为那洛巴尊者。诸像身形,姿态迥然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西北三壁龛外两侧壁和南壁绘制佛、菩萨像,总计能计逾三千尊,包括西壁八百一十四尊阿弥陀佛坐像,东壁七百二十八尊文殊菩萨坐像,北壁七百一十二尊阿閦佛坐像及南壁一千○六十三尊阿閦佛坐像,俨然为壮丽的千佛化境。

文殊师利菩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观世音菩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下这幅伟大的壁画作品

被人称谓为

”女神的曼荼罗 The Mandala of Goddess“

可能是Vasudhara财续佛母,Tara 度母 和 Prajnaparamita的混合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量细节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共有五尊绿度母像,中央主尊相对尺寸较大·余四尊上下对称列于两侧。主尊六臂,下裳缀饰弓箭手及交叠的动物图像,华丽非常。三右手分别持念珠、金刚戟及作与愿印;左手则执经卷、宝瓶和结印,趺坐莲座。身侧各有一蓝色长茎莲花,身后以一巨大圆轮衬托·其形象大致与《成就法鬘》中所相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尊头部微侧,侧向的眼睛凸出脸部轮廓外,突出该寺的绘画特色。此别致的表现手法见于八世纪的爱罗拉石窟壁画,以及十一至十二世的写经插图。此壁画构图似寓意佛的报、化、法三身。左下右下方度母现凡人相,可能代表佛的报身,度化众生;左上与右上方度母呈超凡的多臂造型,或代表佛的化身,能随应众生现种种形;六臂主尊则代表佛的法身·具足一切善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供养人

画面左侧男子蓄须,戴红帽,著黄袍;右侧女子呈贵族装扮或为皇后·穿红袍·披白色斗篷,手持珠链及珍宝,作供养状。此二人紧邻主尊,可能为此图供养人或三层堂建筑之功德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左上方与右上方的四臂绿度母,一跣足立于莲台,一跏趺而坐,各戴华冠,身饰璎珞,皆持相同法器,印相。左下方与右下方绿度母宝冠华美,衣饰繁复,身形婀娜呈立姿,转脸俯视须弥座上之男女供养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层西壁龛内南壁下方。

佛带莲瓣形头光及背光·头光内缘饰彩珠,背光内圈边缘纹饰似小型烛火,整齐排列。髮髻圆凸,眉间现白毫,双眼长,嘴小微抿,下颌丰满,面相中见清秀。着通肩袈裟,赋以红、蓝、白·等色·间缀碎花,肩披珠串,长垂过膝。右手当胸施无畏印,左手自然垂下,足掌外展而立,背景为寺院建筑,高耸之层层锥形屋顶,具喀什米尔建筑风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壁画是平面的存在,而泥塑佛像,却是探寻佛教艺术克什米尔风格奥妙的立体存在。整个阿基寺佛殿内,观赏塑像及壁画,都需要自行携带照明设备,因为大殿内光线不足,许多精彩部分都一片黑暗。

DUKHANG 杜康大殿

入口大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DUKHANG 杜康大殿 内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侧墙壁的 大黑天护法壁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典型克什米尔/藏西风格 大黑天护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壁画右上细节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黑天壁画上部的曼荼罗壁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黑天二侧各有七尊佛陀坐像(局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刚界曼荼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供养人壁画(横置手机观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供养人壁画(细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侧墙壁上最出名的壁画,应该是这幅。

阿弥陀淨土图位于SUMTSEK第一层西壁龛内北壁下方。图画分成五层,由下而上第一层排列各种动物;第二层有数名着大袍的僧人并坐;第三、四层绘诸菩萨和天神簇拥著中央大型佛龛。主尊阿弥陀佛坐于龛内,俨然为弥陀淨士。龛顶延伸至第五层,此层并列七尊小型的阿弥陀佛。第一层至第四层之构图,简略地代表了佛教法界的次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尊阿弥陀佛带头光及背光,红色身相。饰耳珰,披璎珞,着红色通肩袈裟,上缀骑象弓箭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佛莲座由五只昻首而立的蓝色孔雀负驮,二龛柱身饰瑞兽相互叠立,上方瑞兽负驮一人。柱头各有一摩羯鱼匍匐其上,均背负一神祗,佛右侧神祇手持幢幡;左侧神祇持伞盖,二者同持长形乐器,面向主尊作鸣吹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摩竭鱼身长如龙,向上弯曲伸展,缘饰大小不一的圆圈,圈内彩绘卷云纹,二尾末端相连,尾端承托一白色狮形兽,肩饰双翼,手持珠串,龛顶外四臂神祗分坐两侧,皆乘坐白色瑞兽,结印持物,俯瞰下方。

第四层佛左侧向外依序为,红色身相的除一切盖障菩萨,印度神祗湿婆,提毗、风天、帝释天、水天等;右侧以红色身相之弥勒菩萨为首,其后为俯首礼敬的供养人和其他菩萨。

主尊左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尊右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层佛龛左侧为首者为文殊菩萨黄色身相,后方依序为毗湿奴、梵天、象鼻天、韦驮天等。另有十一名僧侣隐现于菩萨和诸天头顶上方。右侧则为白色身相的莲花手菩萨及五尊带头光,身形迥异的菩萨。

佛龛左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佛龛右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层左排宽袍僧人蓄灰须,显得年纪较长,右排蓄黑须,似较年轻;诸僧均戴圆锥形高帽,帽缘宽大。群像背景列诸多供养物,富有浓厚的宗教仪式氛围。底层绘各式动物,有鹿、天鹅与猴子摇树图,姿态鲜活。

第二层左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层右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佛龛左上侧大黑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墙阿閦佛壁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閦佛呈蓝色身像,着红色袈裟,作触地印,趺坐于白象之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层北墙壁佛龛内东侧下方

阿閦佛壁画

主尊为阿閦佛,其身黄色,而非常见蓝色。戴宝冠,饰璎珞,着金色袒右肩袈裟,手作触地印,趺坐于一对白象承载之莲座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尊四周围绕诸多僧侣,虔诚礼佛,另有贵族装扮男女供养人和手持念珠的青年。诸像头上绘连弧形火焰纹饰带,上方二侧悬浮数座宝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层北墙壁佛龛内西侧下方

文殊菩萨壁画

主尊文殊菩萨四臂,二主臂当胸结印,另一右手举剣,左手拈茎若游丝之莲花,趺坐于双狮负驮的莲座上,龛形如宫殿,龛座二侧有僧侣,或俯首跪伏,或伫立合掌。图 右侧僧侣上方为湿婆,梵天等 印度神祗,左侧可见女供养人和龙王等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端上图绘四名僧人拈花步向主尊,为首者托一供盘,其下方背景建筑似殿堂。一女子将紧结彩带的供盘给正拾级而上的另一女子。

此壁画呈现当时宗教僧侣及普通百姓的服饰装束,对研究该时代的 宗教活动和风俗民情有重要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壁画右侧

八臂四面文殊菩萨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閦佛壁画

佛居佛中位置,四周围绕造型相近的小型 阿閦佛,总计七百一十二尊,均呈蓝色身像,着红色 袈裟,做触地印,趺坐于白象背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尊细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SUMTSEK 三层堂第一层

三层堂第一层东壁龛内北侧壁下方

帝王宴会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层堂第一层东壁龛内南侧壁下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层堂第一层东壁龛外南侧文殊菩萨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央绘一主尊文殊菩萨,龛外四周围绕七百二十八尊小型文殊菩萨像,呈现千佛图的恢弘气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侧主尊呈四臂像,黄色身相,带头光,顶戴锥形宝冠,冠缯飘曳垂肩,貌清秀,饰耳珰及璎珞,袒上身,下束腰布,纹饰繁复。

二主臂右手执箭置于腹前,左手拈承托经本之长茎莲花,长茎若游丝,极为别致。右手握剑上举,左手持弓,四臂近侧各有一小轮,红底。

主尊莲座两侧雪狮张牙舞爪,形象夸张。主尊身后为一大圆轮,边缘绘数圈斑斓纹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SUMTSEK 三层堂第二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层堂第二层南墙

居中为十一面观音菩萨壁画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楼四臂观音像身高四公尺,头部和龛顶延伸至二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一面观音菩萨壁画像细节

十一面观音像头部分五层,下三层各三面,上二层各一面。其中顶层为佛面,菩萨头光与身光相连,外缘饰蓝焰。顶戴三叶宝冠,眉间现白毫,髮长及臂,肩阔腰细,帔帛与珠串环肩,长及脚踝,裙摆皱纹富韵律。手为罕见的二十二臂,二主臂当胸结印,左右上方二臂各执金刚铃和金刚杵。馀臂或持物或结印,腰微倾,足掌外展立于莲台上,其形象高贵,设色淡雅,在一片蓝褐色调中尤为醒目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侧胁侍均顶戴华冠,发髻高耸,丰胸细腰衣薄贴体,装饰繁複·具喀什米尔风格。左胁侍结印和拈念珠。右胁侍两手分持法螺和念珠,侧身向主尊而立,二侍上方各有两尊坐佛,可能为阿弥陀佛化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观音头光顶端左侧飞天右手捧法螺,左手握麈尾;右侧飞天右手举麈尾,左手持长笛,乘坐祥云,鸣奏天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方绘多身恶鬼,或骨瘦如材,或腹大如鼓,神情痛苦作乞求手势,祈愿观音救度苦难,体现普度众生主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层堂第二层西墙

居中为金色大日如来壁画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楼弥勒像身高4.63公尺,头部和龛顶延伸至二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日如来像细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日如来居于中央,两侧为闻法圣众,佛肉髻高圆,发绀青色,著红色袈裟,上缀金花,蓝色卷纹滚边,双手似结转法轮印,趺坐莲座。其椭圆形头光内白外红,红圈内列过去七佛坐像,佛身后靠背两侧各有一乾闥婆,画左侧一身高举三层伞盖,右侧一身手擎三层羽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靠背上半部外侧,佛右侧为四臂大梵天,或结印或持物,乘坐白鹅;其上有一神祗蹲坐,手捧法螺;佛左侧为四臂帝释天,分别持金刚杵,念珠,三叉戟及莲花,乘坐白象,其上神祗持莲供佛,佛座莲瓣缤纷。左右两侧雪狮蹲距,张牙舞爪,背向对视。座下中央两身四臂龙王皆合掌,持物,仰望主尊,两侧则分别为男、女供养人,间置供品。

雪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臂龙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图主尊为释迦牟尼佛,然其构图实为大日如来法身之相,画中人物造型生动,表现手法虽现写意之态,笔致却见慧心,展现典型的阿基寺细腻的绘画风格。

三层堂第二层北墙

居中为绿度母壁画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楼四臂文殊像身高四公尺,头部和龛顶延伸至二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绿度母壁画像细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壁画像坐落于文殊立像佛龛正上方,为解脱八难护祐母之相。此种形象见于八世纪中叶至九世纪中叶印度奥里萨邦勒德纳吉里( Ratnagiri, Orissa)地区的雕塑作品,及十一世纪西藏西部与喜马偕尔邦( Himachal Pradesh)的木製造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八臂绿度母带头光及背光,顶戴喀什米尔式宝冠,冠上华巾、环后帔帛与珠串绕臂并垂,几近地面,丰胸细腰,上衣紧贴,腰间紧带,下裳饰几何图纹,赋色华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主臂右手当胸结印拈念珠,左手屈肘下垂结印。馀右臂或持物高举,或施无畏印,或施与愿印;左臂各自上举执经卷,施无畏印,提宝瓶,脚掌外展而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背光以红为地,彩圈饰边,内部缘列八身女神祗,各坐于小圆轮中。另有蓝色莲花悬于主尊左肩外。背光外侧绘八难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一难各呈现遇险,脱难两种对比情境。画面左侧由上而下依序为水难,贼难,火难,狮难;右侧则为罗刹女难,镣铐难,蛇难,象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难图以花草纹饰巧妙地作区隔,人物形象活泼生动,并展现出当时克什米尔庶民的日常生活及装束。

其他壁画细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SUMTSEK 三层堂一楼天花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SUMTSEK 三层堂二楼天花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SUMTSEK 三层堂三楼天花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The Great Stupa 大佛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The Small Stupa 小佛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hakhang Soma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转载自兰台挥麈,原文来源:观心舍古美艺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本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仅供欣赏、学习、交流,如果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在后台联系,我们会妥善处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