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我国工业互联网标准化建设,要同时兼顾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认识并有针对性地解决工业互联网标准化建设的问题。

第一,工业企业在工业互联网标准化建设中主导地位薄弱

由于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的历史原因,相较于工业化发展较早的国家,我国工业企业在标准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仍有待加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工业企业自己最了解在数据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中的需求,以及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工业企业应是工业互联网标准化建设的主要力量。接下来,我国工业互联网标准化的建设应着重挖掘我国工业企业对标准的需求,并以需求为导向,找准突破口,由工业企业带头,推动我国工业互联网标准化的建设。

第二,工业互联网标准化的协调机制还需进一步优化

按行业类别进行垂直化管理是我国工业互联网标准化工作主要采用的方式,同时,我国工业领域与信息通信领域在标准化建设过程中还尚未发挥出有效的合力效果,二者在标准化建设中的合作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另外,我国信息通信领域的局部优势依旧尚未完全转化为工业互联网的整体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工业互联网新标准正遭受着已有工业网络技术体系和生态系统的挤压

技术标准是技术产业生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技术标准之间的竞争实质就是不同技术生态之间的竞争。目前,发达国家及其龙头企业已经率先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备的且富有竞争力的产业生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制造企业从国外引进先进设备与系统造成了我国制造企业对国外产业生态的依赖,这也意味着对其标准的依赖,并且这种依赖是随着设备与系统的升级而不断加深的。

第四,我国工业互联网标准化对新模式、新方法的适应能力较差

受工业领域的国际化工作正由国际标准化组织逐渐向各类联盟、论坛、基金会等机构转移的影响,工业互联网标准的建立也正逐渐试图摆脱政府及传统势力的控制。

开源技术对国际标准的取代作用逐渐增强,加之国际上工业领域的开源组织和功能相近的论坛、社区也十分活跃,这大大提高了标准的研制速度,因此,留给制造企业跟进的时间越来越少,赶超难度逐渐加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一是要积极主动地参加到主流开源组织中,主动融入主流生态;二是要选择优势领域,自主探索,建立新的开源组织和新的产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