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大臣:皇上,近日冗官问题严重,还得缴纳“岁币”,财政实在压力太大,国库快要入不敷出了。
宋仁宗:不慌,我们还有盐政,这里就可以创收一大笔呢。
财政大臣恍然大悟,连忙夸赞皇上的圣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盐,作为五味之首,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不能缺少的必需品。在古代,盐的重要程度不亚于金银铜这类重金属,历代朝廷为了增加财政收入,都对盐进行了强有力的控制和管理,都是以官府的形式来售卖。

说白了,就是不允许民间资本插手,就连经济最为繁荣的宋朝也是如此。历代很多学者以为这种对盐的垄断式管控会阻碍经济的发展,没想到并没有,反而让宋朝经济达到了巅峰。这其中,就得益于宋代所实行的榷盐制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跟大家讲讲,为啥盐能够成为朝廷长期垄断专营的商品,这是因为一颗小小的盐里面蕴含着巨大利润。

上面也说了,盐作为一种基础的生活必需品,消费需求大弹性小,因为没有一个调味品可以替代盐的作用,所以社会对盐的稳定消费需求大。因为制作成本低廉,所以盐的贩卖有很大的利润空间,再加上需求的稳定,盐这种商品就很容易形成垄断,这也是为啥历代都是禁榷商品的原因,毕竟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宋代的统治者也很精明,看到榷盐的重要性,认为盐能够给朝廷带来庞大的收入,缓解国库空虚的财政压力。所以,宋代把盐的生产、运送、销售各环节都放在自己手中,对盐彻底垄断。

因为北宋有着“冗官”“冗兵”的问题,在工资军费这方面的财政支出可以说是巨大的。我们想想看,一个朝廷有着几万个官员,这工资都得发多少钱了?更何况,澶渊之盟后,北宋还得向西夏和辽国缴纳大量的岁币,这巨大的开销,国库怎么顶得住呀。

就这样,外忧内患这么多原因,朝廷出现严重的财政危机,这让北宋的统治者们不得不加强盐的垄断,扩大盐政的收入,维持收支平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了这么多,这榷盐制度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呢,为啥就能给北宋创收这么多?酸奶下面简单给大家理一理背后的经济原理,很容易理解哒。

宋朝产盐一般分成解盐和海盐两部分。

第一部分呢,政府直接招募工人,从生产到运输都有专门的官员来管理。解盐的年产量可以高达八万斤左右,这里就够整个朝廷的人吃个三四年的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海盐的生产因为分布区域太广了,官府很难在生产上垄断。所以才去了一个叫“官给本钱,计丁输课”的办法来管理。简单来说呢,就是对产盐的额度进行了规定,给每一个盐户都发了一个盐本,这些个体户生产的盐额必须按时交纳,政府会同意收购。如果有多地,政府还会以更高价格收购,这就很少人会去做私盐了。

为了让盐政能够给官府获取更多的利益,朝廷直接对此制定严刑峻法,不允许盐民私下生产盐和贩卖盐。这就是用金钱利诱、刑法威逼这两个方法来保证财政收入,这做法也是没谁了。

所以,要做到榷盐,首要条件就是从生产和收购开始垄断,让食盐成为官府独家贩卖的商品,这样才能保证最大的盈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食盐的销售呢一般是由官府统一定价,这倒是不会定价定得太离谱。但是,官府为了食盐能更多地售卖,会向现在的4S店一样给销售额,朝廷对地方官员规定了季度性的销售指标,还作为业绩考核的标准。

这就让很多地方官员开始踩边线,不顾百姓是否需要,强迫他们购买,扩大自己的业绩,说不定还能够升官进爵。

正是在官府强力干预之下,宋代的官盐产业迅速壮大,成为了古代社会少数不多能够规模化的产业之一,让宋朝的国库依旧有着源源不断的财政来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商品经济的繁荣让宋朝成为当时甚至是历代最为发达的国家,从榷盐制度就能够看出国家垄断能够将产品转化为商品,从表面上看宋朝的购销活动十分活跃,但是真正的商品市场是发育缓慢的,商品经济依旧只是服从于封建统治的管控。

说白了,你们商人闹得再欢,辛辛苦苦赚的钱大部分还不是流入了朝廷的国库中,让皇帝官员们肆意挥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