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秦说汉(228)张良真的是因“家仇国恨”刺杀秦始皇?又为何选择在博浪沙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轼说“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张良体弱多病,他的父亲过世时,他还年轻,而且此后二十年内都没有在官场上混,家境也不是太差,日子也算过得下去,为什么要跟秦始皇过不去,又为什么选择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呢?

按照《史记》、《汉书》等正史记载,张良刺杀秦王的动机是因为父祖五代做过韩相,而秦国又灭亡了韩国,让许多韩国人的生活受到了影响。因此,张良这个没落的贵族因为“家仇国恨”,产生了对秦王的报复心理,但这个理论也很难成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刺杀秦王的原因

张良是是韩国人,从祖父张开地开始,到父亲张平这代止,分别做过韩昭侯、宣惠王、釐王、悼惠王的相国。他的父亲张平死后二十年,秦国灭了韩国。张良有家奴三百人,弟弟死了也不舍得花钱安葬,将全部钱财用来寻求刺客刺杀秦王。

张良刺杀秦王时,基本上秦始皇已经扫灭了六国,所以说秦始皇也不单单是针对韩国。另外,张良虽然是韩国的贵族。但也不是体制内的在职管理人员,没理由一个在野人士比韩王安的后人还在意国家被吞灭,所以张良不应该是为了国恨。

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张良的亲人死于秦国,甚至跟秦始皇有直接的关系。张良父亲的死因,史书上没有留下太多的痕迹,只说张平为韩相,死后二十年韩国被秦国吞灭。是否张良的父亲张平遭受了秦国的迫害而死,导致张良产生了家仇呢

韩国被灭亡是公元前230年,而张良的父亲张平死于20年前,也就是大约在公元前251年。公元前251年发生了什么大事件呢?那就是秦昭襄王在这一年的秋季死了,秦孝文王即位。韩国国君则穿着丧服来到秦国,入殡宫吊唁祭奠昭襄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有可能张良的父亲是以相国的身份跟随韩国的国君一起到了秦国。在秦昭襄王大丧期间,秦国也是发生了很多事的。首先是安国君即位为孝文王,但很诡异的是秦孝文王在位三天就死了,嬴异人即位,也就是秦庄襄王,嬴政被立为太子。

这期间韩王与丞相张开在秦国守丧,很有可能这期间秦国内部发动了争斗,也很有可能,张良的父亲就是在这期间死在了秦国。韩国是弱国,因此韩王不能为张开的死而主持公道,这颗仇恨的种子就已经在年纪还小的张良的心底潜滋暗长了。

还有一种可能,张良的弟弟死于(或间接)秦始皇之手。当然,这个猜想也没有资料证明。于是,张良弟死不葬,变卖所有家财,向东面见到了仓海君,仓海君为他推荐了一个大力士。同时又定制了一把120斤的大铁锥,准备择机刺杀秦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博浪沙刺秦王

接着,张良开始打听秦始皇的行踪,研究行动路线。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好大喜功,到处巡游。为显示排场,还规定天子六驾,即秦始皇所乘车辇由六匹马拉车,其他大臣四匹马拉车。张良的刺杀目标是六匹马的车架,也就是秦始皇的车辇。

张良最终选择的是博浪沙,博浪沙在原来韩国的境内,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原阳县东郊。博浪沙的路面细沙起伏,马车速度会放缓,行人在沙丘中易躲藏,往北远行就是黄河湾,南面是官渡河,芦苇丛生,便于逃跑,是个天然打埋伏的地方。

秦始皇的车队来到博浪沙后,由于路面狭窄,细沙铺地,只能单辆车缓行。但共有六辆规格相同的天子车辇依次通过,这是秦始皇为防备别人刺杀而特意设置的副车。当时情况不容张良多想,令大力士击中中间的那辆,结果秦始皇没在那车内。

秦始皇的副车被袭,军队立即高度警戒,并四处寻找捉拿刺客。张良没有来得及查看刺杀是否有成功,就马上按计划好的路线撤退,逃到下邳隐居。史书没有记载刺客是否被当场格杀,但从秦始皇下令大规模搜索来看,估计也成功溜地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写在最后

张良刺秦也不排除是爱国精神,为了一个已被灭亡的韩国,用一己之力去复仇,但这个行为真的意义不大,杀了秦始皇韩国也恢复不了。因此张良与秦有家仇的可能性更大。也可能是张良的侠义心肠,他在下邳时曾经收留过一个叫项伯的逃犯。

安排在博浪沙行动,是事先谋划好的,秦始皇的必经之路。张良对博浪沙地形熟悉,有利于隐藏,方便撤退。历史上有记载的刺秦有三次,荆轲和高渐离都是有去无回,唯有张良在行刺失败后成功逃脱,并且还逃过秦始皇“大索天下”的追捕。

20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