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要 愉快的跑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韩国庆尚北道庆州市举行的樱花马拉松比赛中,一名27岁的中国籍选手突然晕倒,经救治无效后死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韩国庆州举行的樱花马拉松比赛▲

这位参加半程马拉松比赛的选手,在起跑10分钟后晕倒,失去意识和呼吸。尽管工作人员对其采取心肺复苏术并送院治疗,但该选手仍在当天上午11点左右不治身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韩媒报道截图▲

目前,韩国警方正在调查该选手的具体死亡原因。

悲痛之余,博捷君不得不提醒广大跑友,跑马拉松做好准备和了解自己的身体实在是太重要了!博捷君今天就来跟广大跑友们聊聊关于跑步中的安全问题。

01

猝死到底多可怕

从症状体征出现后6-24小时内的死亡称为猝死但是在运动中常常见到的是在数分钟、数秒钟乃至来不及出现症状就迅速死亡,称为即刻死亡。

跑步猝死多发生于半马,普遍是男性,平时没怎么系统训练过;年轻,血气方刚;对马拉松没有畏惧。

从这里就能看出,猝死发生十分突然,有的短短几秒、几分钟就发生,常常患者得不到及时的救治,死亡率极高。

所以急救跑者一定要在黄金4分钟做心肺复苏、AED除颤的话,基本上都是救不过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运动性猝死发生虽然很突然,但并非没有任何预警,跑者要学会倾听来自身体发出的信号。

虽说猝死具有突发性,很难预料,但多数心源性猝死事件中的当事人,往往在事发前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有预警症状存在的,遗憾的是这些信息被误解或忽略了。

这些征兆包括:

胸部或其他相关部位(如喉咙、颈部、背部、左肩及左上肢、上腹部等)疼痛或不适感;胸闷、气紧、气短、头晕、乏力、心悸;发生晕厥、低血压,或者出现面色苍白、口唇和四肢手指(足趾)发绀,出大汗等。

在跑步时,如果出现上述症状,不要大意强撑,而应及时停止继续跑步,及时寻求救治。

人们常说多跑步,身体好,但是,为什么在众多马拉松赛事中会发生猝死呢?那是因为你并不了解跑步到底为什么好,到底怎么跑步才安全有效?

马拉松作为有氧运动的一种,有氧运动的特点是运动时血氧供需能保持平衡,好比燃料充足的汽车,性能很稳定。

02

有氧运动有 3 大好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改善血脂

坚持有氧运动可以降低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而这两者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首要危险因素。

2. 提高血管功能

血管弹性会随着年龄增长变差,容易发生血管硬化等问题。有氧运动对于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均有帮助。

3. 改善心肌供血和心肌功能

长期有氧运动会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身体对氧的利用率和血液循环效率。

具体表现就是,坚持有氧运动一段时间再做同样的运动,心跳慢了,也不喘了,感觉更轻松。

03

什么强度最适合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有氧运动是有强度等级的,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强度等级?

其实,每个人年龄不同,身体状况也有差异,所以并不存在通用的衡量标准。

举个例子:在同一个速度下跑步,就有的人觉得轻松,却有人气喘吁吁。

不过,我们还是有办法计算适合自己的运动强度,这里博捷君给大家介绍两种比较简单的方法:

方法 1:对于平常运动量少的人

如果运动时你可以正常说话,但不能唱歌,说明此时的运动强度为中等;如果运动时你说话要大口换气,说明此时的运动强度较大。

方法 2:对于经常锻炼有运动经验的人

这个方法是用心率估算运动强度,心率就是每分钟心跳的次数,具体需要 3 步(最大心率算法之一):

1. 先算一下最大心率:最大心率 =(207-0.7 × 年龄);

2. 测量一下自己安静时的心率;

3. 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运动强度:

中等强度运动时的心率 =(45%~55%)×(最大心率-安静心率)+ 安静心率
较大强度运动时的心率 =(65%~75%)×(最大心率-安静心率)+ 安静心率

比如小李 20 岁,最大心率即 207 - 0.7 × 20 = 193(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假设她的安静心率是 70,那么中等强度运动时的心率即 (45%~55%) × (193 - 70) + 70 ≈ 125~138。

较大强度运动心率为 (65%~75%) × (193 - 70) + 70 ≈ 150 ~162。

运动时留意一下心率,就能知道运动强度了。如果有心率表或者运动手环可直接测心率。(注:此测算方法参考自丁香医生)

04

适度运动才最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总强调「适度运动」,是因为运动强度太大容易导致损伤,甚至让心脏不堪重负,所以把握好「度」很重要。

那么,怎样运动才适度?

权威机构美国运动医学会推荐,对于普通成年人,适宜的运动量是:

一次进行 30 到 60 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可分多次累计完成,但每次运动时间不能低于 10 分钟。

推荐每周运动 3~5 次。

这里要提醒大家一下,虽然有氧运动好处很多,但如果你本身就有心血管方面的问题,那就先去看医生,根据医生的建议再选择合适的运动吧。

05

采取积极措施

预防猝死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拉松跑步固然是一个挑战,但生命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在进行马拉松长跑时一定要提前做好防范工作:

训练——没有科学训练谈什么马拉松

备赛训练最好在比赛日之前21周开始,连续不断地进行21周,每周训练四次,强度和时间在每周都要有所调整。

每周有一次放松跑,持续时间大约在50分钟左右;一次中速跑,时间控制在40-60分钟的范围内;一次慢跑,时间随比赛的临近继续根据身体状况调整。

体检——了解自己的心脏

参加长距离跑步,以及马拉松等比赛,需要对自身身体情况有比较清晰的了解,首次跑马拉松最好赛前做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特别是心脏检查。

在训练备战期间要做到的循序渐进,不要赛前“一时抱佛脚”,突然高强度的跑步容易导致意外发生。

热身——充分热身可避免意外损伤

马拉松运动是一项长距离有氧运动,比赛前必须刺激运动中枢神经的兴奋灶,使身体各系统、器官(肌肉、血液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之间建立一定的协调性,而这一切必须通过循序渐进的准备活动才能达到。

量力而行,正确应对极限点

长跑中出现运动极限点,简称极点。通俗地说,就是跑步进行中,人体感到最“难受”的阶段,心跳和呼吸加快并感到肌肉无力,意识中会出现放弃的念头。

此时跑者不应逞强硬撑,应该适当放慢速度,减小身体的负担,等到身体适应后,再选择是否恢复速度。

跑后做好缓冲运动

剧烈运动刚一结束就停下来休息,肢体中大量的静脉血就会淤积于静脉中,心脏就会缺血,容易造成意外发生。

长跑结束后一定不能立即停下来,要做一些缓冲的运动。例如先走一走,然后做一些肢体的拉伸运动,这些“缓冲”会减少猝死的发生。

博捷君给大家讲了这么多就是希望跑友们在跑步中能量力而行,及时感知身体的不适,就别跑了。

运动嘛,讲究循序渐进,不求一步到位。在赛道中,如果出现了心悸、胸痛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寻求医疗救治,千万别把身体当儿戏。

- END -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仅供跑友参考。我们分享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跑步资讯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支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