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气太爆怎么办?忍是错误的,唐代高僧却给出奇怪法门:莫要管它

但凡是人就有脾气。有的人脾气温和,有的人脾气火爆。脾气火爆不是好事,有一句谚语说得很好:“发脾气就像火山爆发,火山爆发的时间很短,但火山爆发之后的很长时间,周围从草不生。”

发一次脾气,对周围人造成的心灵伤害,就像火山爆发区一样,可能需要很多年才能痊愈。甚至有的人会对这次“火山爆发”终身不忘,即便最终选择了原谅,但坏脾气造成的恶劣印象则很难消除。

对于坏脾气,有的人事后会解释:“我这人就是刀子嘴豆腐心,心底很好,就是脾气太坏。”其实这种文过饰非是非常乏力的,对于被伤害的人而言,或许早已经在心里默默地说:“这世界哪里有什么刀子嘴豆腐心啊,‘言为心声’恐怕才是真相。”

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流传了很多制服坏脾气的法门,最广为人知的莫过于“忍”了。例如“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小不忍则乱大谋”、“‘忍’字头上一把刀”等等,可谓是构成了浩若烟海的“忍”文化。以至于很多讲修身养性的学问,都把“能忍”作为安身立命、滋养智慧的入门课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遇到不平事能忍的确是一种修养和智慧。但传统的“忍”文化似乎是带有某种价值的,并不是彻底解决坏脾气的最佳途径。

首先是功利性太强,忍受痛苦、忍受磨难、忍受侮辱等等,并不是没有目的,而是为了后来的“风平浪静”或者“大谋”。如果换个视角再看,倘若将来没有风平浪静,“大谋”并未实现,那么当事人是否又会因为当时的“忍”而追悔莫及,甚至更为痛苦呢?

在中国传统的“忍”文化里,倡导的是自我压抑甚至心理折磨,就好比是在自己的心头扎一把刀那么痛苦。可见传统“忍”文化的另一个潜在的,或者说自我指向的价值,就是对自我精神的伤害甚至摧残。忍“一时”可以,那么需要更持久呢,甚至长年累月地,又会造成什么后果?

个体长久陷入精神压抑、自我纠结、内心焦灼之中,显然并不是一种健康、合理的情绪处理方式,长久地将不良情绪压制在内心,很难保证不会造成当事人的心理失衡、变态或者人格扭曲。所以,解决火爆脾气,需要一个彻底的、良性的,乃至一劳永逸的途径或者说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唐代,有一个法号一行的高僧。一行最令后人瞩目的是他在天文学领域的成就:他曾经在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出了地球子午线纬度一度的长度。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一行还是当时佛教密宗的领袖,在佛学领域有着很高深的修为。

一行的佛学造诣不仅得到了当时宗教界的公认,也获得了社会上的信赖,所以当时有很多人前来拜访一行禅师,请求他解决遇到的困惑和迷茫。如果用现代的职业分类来说,一行还兼职是心理咨询师、人生导师甚至生命策划大师。

一行禅师曾经在论述“坏脾气”方面提出了一个独特而巧妙的法门,这个法门也因为深刻、精辟而被当时的学者通过文字资料记载了下来。

一天,有一个年轻人拜访一行禅师,满面愁容地对一行禅师说:“我的性子急,脾气暴躁,常常忍不住冲身边的人发脾气。可脾气发过之后,我并未感觉心里舒服和放松,反而更加烦躁,我该怎么排解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人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已经将错误解决了一半。这个年轻人剩下的另一半“工程”,就是在一行禅师这里寻找一个“永久”解决坏脾气的法门。

一行禅师淡淡地看着这个焦虑的青年,反问他:“为什么要排解呢?”一行开口就抓住了青年问话里的“关键词”——排解。可见一行禅师已经敏锐地意识到,在这个青年的心里,已经对自己的坏脾气有一个固有的概念,甚至“自作主张”认为“排解”才是唯一的途径,只是不知道方法而已。

青年对一行的反问略显疑惑,回答:“身体里有坏脾气,难道不该排解出来吗?不然是不是会把人憋坏了?”在这个年轻人的心目中,他的坏脾气似乎如同一个存在于他体内的、富有实质性状态的东西,在身体里人就难受,排出来是唯一解决“憋”的感觉的途径。

为了更好地帮助青年理解和领悟,一行采用了比喻的方法来与青年交谈:“你是不是觉得坏脾气就像木桶里的水,满了就要倒出来,只要倒出来木桶里就空了?”青年理所当然地说:“难道事实不是这样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行很慈祥地笑了,接着对这青年说:“要想解决问题,必须要正确地认识问题。”果然是高僧,一开口就不凡,用哲学思维直指问题的核心。许多的问题得不到好的解决,就是没有处理好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关系。认识发生了错误,再多的努力都有可能是徒劳。

“脾气其实并不像木桶里的水,而是好比木桶里的空气。也就是说,但凡只要木桶存在,那么桶里就有可能有空气。”这句话其实也暗含对这个青年的安慰:不要因为自己有脾气(不论好坏)而有压力,甚至自责和自卑,是人就有个性、有脾气。能将自己的脾气修行得圆满自如的人,在古今中外毕竟不多见。

一行稍加停顿之后又说:“木桶里有空气,你越是急着往出倒,就越是感觉空气无处不在。”一行说这番话的时候,其实是动用了佛学里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空”,“万法皆空”,“空”无处不在。这个概念当然不能用今天的物理学角度去理解,因为在实验室环境下,今天的人们完全可以将容器里的空气或者其他气体“倒”出来,而在佛学领域,“空”是构成一切事物的五大元素(地水火风空)之一。

具体到这段论述,就是为了阐明没有办法让“空”更“空”,也就是说坏脾气就像“空”一样,看似“倒”掉了,其实它还在那里,是根本无法排解掉的。那是否就该放任自流,任由坏脾气的存在甚至作祟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行禅师提出的办法是:不去管它!一行说:“最好的办法就是面对坏脾气淡然处之,漠视它、忽略它,不要在意它,不要束缚它。当你的心里彻底忘掉了脾气的时候,脾气也就自然而然消失了。”

“不去管它”的法门其实是相当让人费解的,很多人很容易将其理解为对坏脾气的放任和任性。如果这样理解,那就彻底误会高僧一行的真知灼见和循循善诱了。

“不去管它”的思想实质是不要过度关注、重视自己的脾气,用术语说就是“不着念、不着相”,这在佛学里这是一种“破相”的高深修为,普通人很难理解也难以实践。如果通俗易懂地说,就可以理解为忘掉自己的脾气,毕竟任何情绪不论好坏,都是当事人自己的体验和主观活动,如果真正能够做到忘掉了自己的脾气,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有脾气”的人。

这就好比一个怀里揣着利刃的人,往往会形成“身怀利刃,杀心自起”惯性思维,遇到不平事、愤懑处,总想秀肌肉或者拿出利刃形成威慑。而一旦将利刃放下,不带在身上,慢慢就会忘记自己有利刃这件事,久而久之就会彻底改掉“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思维和行为惯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知道我的这番解说是否合乎一行禅师的本义,但如果能够对也受火爆脾气困扰的读者朋友们有所启发,那就点个赞和关注吧。创作不易,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欣慰。

(观点与视角原创作品,欢迎关注本自媒体号并参与互动;文中配图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敬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