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者按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年。留坝全县上下以“悠悠万事,脱贫为大”“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和毅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啃下最后的贫困硬骨头,当好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报春鸟”。即日起,留坝发布推出《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专栏充分展示紫柏大地脱贫攻坚新气象、人民群众新作为、各级干部新担当,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加油鼓劲,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奏响新时代的壮丽凯歌。

蒋新瑞:“蜂”富人生的践行者 甜蜜事业的助推手

蒋新瑞从学校毕业后子承父业学起了养蜂。随着时间推移,养家的重担慢慢压在他的肩上,单凭养蜂难以维持家里的生活开支。思索良久,他决然放下养蜂产业,背起背包外出务工。

2016年,蒋新瑞偶然看到报道得知县上“四养一林一旅游”产业奖补政策后,在外务工的他毅然回到家乡,决心发展养蜂事业。他积极参加技术培训、虚心请教技术能手、参考书籍,经过不断学习实践,探索出成熟完整的中蜂养殖技术,成为远近闻名的养蜂能手,被县养蜂办作为乡土人才聘为技术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8年5月玉皇庙镇两河口村扶贫社蜂场发生群蜂逃逸的现象,仅两天时间就有三十群蜂逃逸,蒋新瑞临危受命,经过初步现场勘查,判断蜜蜂逃逸主要是蜜源不充足造成的,当天夜里,蒋新瑞和村民们冒雨将剩下的蜂箱转移到蜜源充足的地方,解决了蜜蜂逃逸的问题。同时还指导扶贫社农户及时扩大蜂群,年底扶贫社通过销售蜂蜜和蜂群获利丰厚,每个入股的贫困户实现了1400元的分红。同年6月,蒋新瑞接到玉皇庙镇石窑坝村“扶贫社”养蜂基地的建设任务,他多次到现场勘查选址,带领农户培育蜂群,主动承担养蜂技术服务。仅两个月,养蜂基地就运转了起来。当年,该基地繁育蜂群160群,收益4.2万元,贫困户户均分红500元。

蒋新瑞心系养蜂事业,只要有需求他就义不容辞。洋县溢水镇时家坡村养蜂基地,由于缺乏技术,受病虫害影响,蜂群规模从100余群下降到了18群。接到洋县蜂农求助,蒋新瑞前去驻地指导,成功遏制了病症蔓延。蜂场从18群逐渐壮大到了400余群,蒋新瑞也毫不保留地把技术传授给当地蜂农。

蒋新瑞先后被授予“汉中市劳动模范”“留坝县农村优秀实用性人才”荣誉称号。荣誉在身,却深感责任重大。“我会钻研和利用好养蜂技术,带动更多的农户养好蜂、取好蜜,把留坝的中蜂养殖产业做大做强!”蒋新瑞说。

不等不靠 勤劳致富——青桥驿镇蔡家坡村王春亮脱贫记

王春亮,留坝县青桥驿镇蔡家坡村四组村民,这里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仅靠着几亩土地难以维持家庭开支,在女儿步入大学后,生活更是捉襟见肘。2013年被识别为该村贫困户。

“救急不救穷、帮困不帮懒”,王春亮暗下决心,要趁着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自力更生,早日摘掉“穷帽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春亮

在扶贫政策的落实和各级干部的帮助下,王春亮养起了土猪、土鸡,种起了中药材,还进行袋料香菇托管,站上了村上的公益岗,他的妻子也被介绍前往东莞务工……王春亮一家脚踏实地,从收入微薄到年收入近3万元,忙碌的几年换来了丰硕的成果,2017年家里顺利脱贫。

他的劲头更足!2018、2019、2020,王春亮求知若渴,积极参与劳动技术培训,入股村扶贫社养殖土鸡、托管袋料食用菌、入股代建制项目,收入稳步增长,两口子仅仅务工收入一年就赚近四万元。他还热心村上的公益事业,参与道路、河道的义务清洁工作。好事也是接二连三,女儿也学成毕业在北京找到工作、出嫁了。

看着日子越过越好,王春亮感慨地说:“好生活来之不易,感恩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感谢四支队伍的真帮扶,我一定好好珍惜,做好表率,带着更多的乡亲一起致富。”

编辑:张 露

责编:尚小靖

审核:王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