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在的书《红楼梦靥》中写道,“此生有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鲫鱼有刺,三恨红楼未完”。

张爱玲对《红楼梦》的痴迷不止这么简单,她从8岁就开始读红楼,作为小孩子自然看不懂什么,可是到了12、13岁就能够读出《红楼梦》的后四十回和前八十回有着巨大的差别,此时她还不知道后四十回是续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孩子的直觉很奇怪,但是却莫名地准确。她对红楼梦的喜欢不仅仅流于牵线,而是深入到内心中了。这样的悟性,注定了她会与红楼梦一生相伴。此时每三年她就会重读一次《红楼梦》,为何她会对红楼如此痴迷呢?有的书可以读一时,但是有的书可以读一辈子,《红楼梦》就是这样的书。

张爱玲的小说源泉就是来自《红楼梦》

张爱玲写的小说不多,可是她却却小说成名,她的笔下对性的描写很少,可是她却以情色出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在23岁在上海的《紫罗兰》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小说《沉香屑》而出名,此后的岁月中,张爱玲的作品得到的大家的追捧,她的《白玫瑰和红玫瑰》、《倾城之恋》、《半生缘》等作品更是被相继搬上荧屏,她也成为了民国的四大才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爱玲写小说的得到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她却说她自己写小说的来源就是来自《红楼梦》,因为这本小说从小就伴随着她,对她有着很深的影响力。她的小说在情节的描写中与红楼不相似,但是却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对红楼的气韵。这与流潋紫创作《甄嬛传》带着《红楼梦》的影子不谋而合。

《红楼梦》在不同的年纪去读会有不同感悟,张爱玲和曹雪芹有知己之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楼梦》这本书很神奇,在不同的年纪去读,会有不同的感悟,所以不时拿出来重新读一下,也是很有必要的。张爱玲之所以喜欢,不仅仅是可以得到新的感悟,而且还是她与曹雪芹有知己之感。

周汝昌提到过张爱玲就是《红楼梦》中“正邪两赋”之人,她是真才女,也是真懂曹雪芹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爱玲的人生经历让她很能懂曹雪芹写《红楼梦》的背景。她出生没落的封建没落的贵族家庭,父亲是清朝遗少,母亲是大家小姐又是新时代的女性,所以张爱玲同时接受着两种文化的熏陶,因此造就了她特别的写作方法。

张爱玲所在的家庭很复杂,父亲和母亲不同的圈子,张爱玲小时候跟着爸爸和继母生活,大一点跟着妈妈生活,所以她敏感而孤独,她的创作就是她内心的陪伴,读《红楼梦》让她得到很多的慰藉和保护,每个人都要找到一个与自己和解的方式,张爱玲找到了红楼梦。

张爱玲一直在创作着与红楼有关的书籍,所以读红是必修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爱玲每三年都会重读一次《红楼梦》,这是因为她不时都会创作与红楼梦有关的书籍,所以读红楼是她的必修课。

张爱玲在8岁读红楼,12岁感悟红楼,14岁就写了自己关于《红楼梦》的第一篇文章《摩登红楼梦》,后来张爱玲写的红楼相关的文和书就没有断过。

1969年《红楼梦未完》,后来写了《初详红楼梦》,还有《海上花列传》、《二详红楼梦》和《三详红楼梦》,这些书都是她每隔一两年就创作相关的文章,后来她对红楼梦所有的见解。

曹雪芹花了十年时间去写《红楼梦》,张爱玲也用花费了十年时间写出了《红楼梦靥》。张爱玲不可能达到《红楼梦》的高度,但是她却对做这件事很开心。这不是续写红楼梦,而是对红楼梦的感悟。这本书对《红楼梦》的很多内容都有不同的理解,很多研究红楼的人都会认真地读这本书。

总的来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爱玲对《红楼梦》有多痴迷,从她读红、写红的经历就能够知道。《红楼梦》这本书对很多人都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因为书中写到了各种方面,如果你喜欢想要了解某个领域,那么认真去研究红楼梦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只要真的弄懂,那么你可以成为某一方面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