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管畸形,从高居出生缺陷首位到移出前五,数字下降的背后,是我国砥砺推行叶酸、强力降低神经管畸形的决心与行动,是我国应对出生缺陷与世界各国通力合作的30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3年,被誉为“中国围产保健之母”的严仁英教授研究北京顺义区的出生数据发现,每年观测2000例新生儿,其中有56例死亡病例,死亡率高达28‰,而56例新生儿死亡中有14例属于神经管畸形,占出生人口的7‰。这一水平远远高于世界上神经管畸形的高发国家,如此棘手与严峻的状况,令以严顺英为首的科研人员迫切希望立即开展神经管畸形的预防与研究工作。

同年,在严仁英教授的努力下,欧洲中国围产监测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们首次注意到我国神经管畸形高发的情况,奥克莱博士(Oakley博士)与严仁英教授探讨了合作项目的可能性,以此标志着中美两国关于神经管畸形的研究正式开始。

1988年卫生部正式建立全国出生缺陷监测网。至此,中美两国关于神经管畸形的研究进入实质性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奥克莱博士与严仁英教授

1990年,美国国会批准了“中美预防神经管畸形科研合作项目”作为政府立项列入1991年国家财政预算中,预算拨款2000万美金,约合1亿7000万元人民币。此次研究费用的投入可谓是创先例开先河,中美两国对此项目的高度重视可见一斑。中美预防神经管畸形合作项目由此展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美预防神经管畸形科研合作项目,当时还是第一夫人的希拉里

接着就是如火如荼的试验。1993年,我国卫生部决定先在山西、河北、江苏、浙江4个省的30个县、市的1600万人中进行推广试验,投放叶酸共计1700多万片,取得经验后再向全国推广。最终,经过3年近25万例最大规模循证医学的研究证实,增补叶酸是有效预防出生缺陷的措施,可以降低中国北方85%的神经管畸形,服用叶酸是适合我国和发展中国家预防神经管畸形的简单且经济的方法。自此,孕妇增补叶酸上成为政策,下成为共识。我国神经管畸形的发生率显著降低,退出首位。

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这一事实成果先后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中华医学杂志》、《柳叶刀》等专业医学杂志上,目前已推广至世界50余个国家。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预测,如果此项措施在世界推广,每年可减少100-150万例出生缺陷的发生。

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卓有成效,然而,在神经管畸形之后,还有一些出生缺陷发生率逐年增长,比如先心病,我国预防出生缺陷的工作仍然在继续。2010年,我国将“预防出生缺陷”列入国策,成了国家之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预防出生缺陷,我们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