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经济的朋友都知道近来有一个协议确定下来了,这是一个大机遇,对于沿海地区的出口经济好处较大,比如泉州漳州中山等城市,他们今年的个税收入都折了许多,这个协议比较及时,看得出今后的外贸依然向好。

这协议的本质就是15个“小伙伴”实现更紧密的经济活动,通俗来说就是大家自产自销,那么富裕者就会把无处可去的资金流投入到“朋友圈”里,进行各类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与优化。

对于东北来说,在这场机遇里,虽然看似获利不多,但是有一个现象不可忽视,那就是东北隔壁的邻居,逐渐把注意力投入到了这片曾经熟悉的土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经几何时,大连是作为邻居主要的海外客服中心,几百个乃至上千个大连本地客服说着外文,给各大企业做着售后服务。如今,这样的情景还会重现,比如某企业将在大连设立总部大厦,斥资达36亿。

除此之外,其他企业也加快返回东北的脚步进行布局,某企业在辽宁阜新彰武县就地取材,兴建鸡肉食品产业,直接带动5000人就业,利税6000万。

这样的举措都源于他们社会的老龄化,有了协议的支撑,推动了各类企业再次走回来,一方面是他们的人工贵,另一方面是劳力少,关键还是瞄准了我们生活水平提高的现状,就地生产,就地销售。

这还仅仅是辽宁而已,吉林及黑龙江拥有更辽阔的松嫩平原,黑土地造就了粮仓美名,苦于“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说法,一直以来都没有形成高品质、高附加值的食品加工企业,很多优质食材就简单包装一下,没有进行深化加工,“打折卖”的现象太多了

食品行业如此,其他行业也是如此。那么完全可以借助现在的机遇,再次吸引外资,重回东北经济的高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