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公众号:长光里

阿伯喜欢看史书,也喜欢看历史正剧,总觉得文字记载的历史,有时候比起现实更加的魔幻、疯癫,甚至让人心碎,扼腕叹息。

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他的一生绝对能够拍成一部优秀的历史正剧,可以说是晚清版的李卫当官。

他的传奇一生几乎与晚清洋务运动,变法自强的大背景严丝合缝地嵌合在一起,个人命运在历史的风浪中跌宕起伏。

这人是谁?便是晚清名臣——丁日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42年的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丁日昌石像

1823年出生于丰顺县汤坑圩金屋围(今丰顺县城)。其高曾祖父为逃避战乱,由长乐县(今五华县)迁徙到丰顺汤坑乡(时汤坑属潮州府揭阳县丰顺县城位于丰良)居住并繁衍成当地望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迁徙路线图

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20岁的丁日昌中秀才,次年补廪生。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丁日昌入惠潮嘉道李璋煜幕僚。

与大多数生于晚清年代之人一样,丁日昌遵循旧有制度开启了他的官宦之路。但相比于其他人,这位潮州府书生敢打敢做的性格,让他注定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2

传奇的开端

鸦片战争之后,清廷已经显露破败景象,浩浩荡荡的太平天国起义席卷全国。

整个世道就像一锅热油,稍微有颗火星,瞬间就燃爆起来。而对于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来说,天灾人祸这些就是最好的“火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53年(咸丰三年)太平天国攻下江宁,定都称“天京”,洪秀全在起义后的三四年间就登基做了皇帝,这就让潮州府的一些人难免有了想法。

1854年(咸丰四年),潮阳陈娘康、郑油春,海阳吴忠恕、陈阿十,揭阳林元剀,普宁许亚梅,一时间纷纷揭竿而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忠恕是闹得最大的那一位,在彩塘市开花会赌博为业的他,借着同年春天,韩江西溪南堤潘刘堤断崩塌十几丈后引起的水灾,发帖结会,以每日百钱的诱惑拉起一批人马。

在第一次偷袭澄海失败之后,吴忠恕趁着时任潮州知府吴均在潮阳和惠来对付陈娘康,在龙湖寨打败海阳知县刘镇并趁胜攻下庵埠扩充自身势力范围,随即调转攻击方向,围攻潮州府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虎豹骑攻城图

同年7月,听闻海阳县(即今潮州)三合会吴忠恕等围攻潮州府城,丁日昌以邑绅身份治乡团,率汤坑乡勇三百名援救,驻扎韩山书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投名状》剧照

最终在9月18日清晨,丁日昌率乡勇从笔架山渡凌角池,击溃吴忠恕驻东津部,生擒百余人,遂解府城东路之困(《丰顺县志》)。

同年,广东天地会起义军进攻嘉应州(今梅州),丁日昌为李璋煜献计,以坚壁清野的办法应付。事后论功授琼州学训导,三年后迁任江西万安知县。

四个月后,其突出的政绩和卓越的才能被调回广东办理洋务。当地绅民挽留不住,启程之日,“父老子弟设席作饯,奉香拥送者数万人。”

3

英领事进城纠纷

二次鸦片战争之后签订的《天津条约》,几个通商口岸中就有潮州,地点就设在汕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津条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7年的汕头海关

1860年6月,英国委派坚佐治来当领事,坚佐治到达汕头之后,随即照会惠潮嘉道台,要求入城见面。

这个消息一经传开,潮州全城震动。商贾罢市,满城揭帖,人情汹汹,坚决反对英国人入城。而坚佐治为了踏进潮州城,足足花了6年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百余年前的潮州景象

坚佐治曾强硬地进城过,但第一次因为河道不熟,直接被挡在半道上。第二次通过英国方面进行施压进了城,却又被民众包围肆骂,投掷砖石,弄得是灰头土脸,好不狼狈。

最终英国方面给出了一份措辞强硬的照会,要求让“英国官民准照条约所载”进入潮州城。清政府也觉得事情已经不能再拖下去了,于是委派丁日昌前来解决此次纠纷。

丁日昌乃是潮汕人,出于对潮汕人的了解和对此事的了解后,拟了份条陈请李鸿章代奏。

条陈中点明潮州人不让洋人入城,一是“惜虚声”,二是“惧实祸”;英国人必须进城,一是“恐他处效尤”,二是“苦他国嘲笑”。

所以丁日昌给出的解决方案是:让有号召力的士绅不反对此事,安抚百姓给于好处,同时公局人员要加强防卫。三管齐下形势有了改善,洋人得以进城,解决了一次外交隐患。

4

大国重器

常年接触洋务使得丁日昌的思想发生了两个重要变化:

一、认为“太平军已不足平”,真正构成对清朝威胁的是外国侵略者。

二、中国的生产工艺和手段太过落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丁日昌所写奏折

他在上海与洋人频繁接触,对西人的机器工厂有所了解。王韬所著《火器说略》,更使他对近代枪炮的制造原理、生产工艺,特别是车床等生产工具有了更深的理解。

恰在这时,容闳提出了要在中国发展“制器之器”的主张,丁日昌深表赞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

先在上海积极设法主持收购了美国人的旗记铁厂与炸炮局合并,后又接纳容闳从美国购回的机器,两人联手创建了江南制造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在李鸿章和曾国潘等洋务大臣的支持下,扩建为江南制造总局,1865年丁日昌是该局的第一任督办。同时也标志着中国近代军事工业化体系的产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丁日昌认为电报可以通军情,为海防所必需,亲自与丹麦大北公司交涉,收买了福州至罗星塔电线,成为中国自营的第一条电报专线

随后,他又主持架设了台湾府城至安乎、旗后电线,成为中国第一条自建电报线

5

倡习西学

但光是只懂得造是不行的,还要知道怎么造,为什么造!丁日昌深知中国现有的工业技术都十分依赖于洋人,洋人恃此以挟制中国,必须积极自强以图御侮。

他也是容闳之让幼童留美的支持者、操作者,后来这些人知名者有唐绍仪、詹天佑等。习西学以图强,还提出留学经费,可于上海关税项下提拨数成以充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批留洋学童

之后李鸿章、沈葆桢等奏准福州船政学堂第一批留学生35名赴欧学习,其中就有严复、刘步蟾、萨镇冰等人。因为常处理洋务的缘故,丁日昌对于中国之弊端就有更深的了解。

他先是建议变八股为八科,改革科举制度;组织翻译出版西方科技书籍和编撰府志政书;主张在通商口岸创办报馆;倡导广设社学和义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股文图册

对现有军制进行改革,裁兵并饷,分设野战军队和地方警备。以适应日后反侵略战争的需要!同时应该建设有自己的新式海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洋水师致远舰

建设具体计划是分设北洋、东洋、南洋三支水师

北洋水师设提督于津沽,兼顾辽东、山东沿海各要口;东洋水师设提督于吴淞,守江苏、浙江沿海各口;南洋水师设提督于厦门,防守福建、广东各海口。

三支水师各设中等炮艇数艘,半年会哨演习一次,以使“三洋联为一气”。

丁在任内,澄清吏治,整顿地方,清理积案,得到士民的好感,却招来守旧派的怨恨。太常寺少卿王家璧3次上疏,对丁肆意漫骂攻击。顽固派群起附和。

因为其热心于洋务,也被时人称为“丁鬼子”。恨他的人,认为这是说他数典忘宗之辈。敬他的人,认为这是说他敢为天下先的气魄。

6

病重不忘国

1877年(光绪三年)8月,丁日昌因长期操劳过度,身体早就极度虚弱,患有咳血等症。故离职回籍休养。

1879年(光绪五年)下谕赏给他总督衔,令他专驻南洋,节制南洋沿海水师官兵,悉心办理海防事宜。不久,又命他兼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

他都因病未能出山,但其对国家的防务仍时时予以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丁日昌所写奏折

1879年(光绪五年)6月,他上奏清廷,对海防等问题提出16条建议。

由于琉球的废灭,他对日本的侵略野心益加警惕,指出日本“三五年不南攻台湾,必将北图高丽(朝鲜)”。(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第2册,第394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日甲午战争(1894)

他大声疾呼朝野内外一定要齐心协力,急谋自强,否则将国无宁日。强调“民心为海防根本”,因此,他希望统治者们能够切实关心百姓的痛苦,从根本上使中国强大起来。

1881年(光绪七年),丁日昌获悉法人对越南之经营日趋积极,他便上书提醒朝廷予以关注。他说,越南为法人蚕食,萎靡不振,若听其自然,必成为第二个琉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法战争(1883——1885)

他建议清廷密派广西巡抚或提督,与越南密商自强办法。他自己还曾组织人员翻译法人所绘著的中越边境地图和说明,以揭露法国的侵略行径。

丁日昌于1882年去世,临终言:“死有余憾!”他是真的最想看到中国再度强大起来的那些人,这一群人“从头到脚,身上的每一根神经纤维都是爱国的!”(美国《纽约时报》评价容闳)李鸿章等洋务大臣亲自到揭阳榕城为其吊唁。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丁日昌

《丁日昌与自强运动》 吕实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