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乔家大院》”在中堂”的缘故,乔致庸大致成了晋商最后辉煌的代表了。乔致庸晚年由于拿下了10亿两的“庚子赔款”的经营业务和各省督府解缴中央的款项业务,一时间积累了巨额的财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实际上说乔致庸晚年的有白银一千万两,是不太准确的。乔致庸做实业,比如做高粱、贩茶、做丝绸,等等。乔家几代人积累的财富在山西而言,根本排不上号。

而且乔致庸开始经营票号的时候,其实规模也不大,当时山西的票号业已经几乎垄断了全国的汇兑业务。

所以“山西票号,汇通天下”其实根本不是乔致庸的理想,而是在当时已经是现实了。但是乔致庸在祁县开设了大德通和大德恒票号之所以能后来居上,最主要的还是因为依附于朝廷。

乔致庸将平遥蔚长厚票号福州分庄经理阎维藩挖角过来后,阎维藩凭借着与年轻武官恩寿的密切关系,很快接管了朝廷税银汇兑的业务。

当年恩寿为升迁需银两时,阎自行作主曾为恩寿垫支银10万两。这其实和当年胡雪岩投资王有龄,王有龄获得实缺后,浙江的地方财政融资平台就由胡雪岩接管,性质是一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一步步攀上更高的高枝,乔家借钱给左宗棠、李鸿章,再到资助“西狩”的慈禧老佛爷,拿下了10亿两的“庚子赔款”的经营业务和各省督府解缴中央的款项业务,生意也就最终做到了全国 。先后在北京、天津、张家口、包头、济南、西安、汉口、沙市、上海、开封、重庆、苏州等地设有分号。民族最危亡的时候,也是山西票号业务量剧增的时候,乔致庸的家财也就迅速膨胀。

实际上乔家最终的家财有几种说法。一种是建国后的估算大概在800到1,000万两左右,这是根据后来统计的巧家产业以及当时可能存在的流动资金的估算;另一种大概只有在600万两左右,这是在他孙子乔映霞接掌“在中堂”时,对此前全盛时期的估算。其实600万两在当时也是个天文数字了。因为当时整个清政府的各类税收加在一起,账面数字也就在5、6000万,乔家占十分之一强。

乔家鼎盛时期,是国家财政收入的1/10。掌握着全国最大的融资平台和巨量对公业务,关键他是私营企业。如果能在纳斯达克上市,绝对也是一个前所未有体量的IPO,这不是能用具体多少白银去衡量的。

但是大清户部银行一成立,业务归了大清户部银行,乔家就开始彻底走下坡路了,乔家的资产迅速缩水,掉的市值都超过上百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