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窑生产的品种之多是空前的,釉下彩方面有青花、釉里红及青花釉里红。单纯的釉上彩有釉上红彩和五彩,釉下和釉上彩相结合的品种有青花红彩、青花黄彩和斗彩。

宣德窑生产的品种之多是空前的,釉下彩方面有青花、釉里红及青花釉里红。单纯的釉上彩有釉上红彩和五彩,釉下和釉上彩相结合的品种有青花红彩、青花黄彩和斗彩。单色釉方面有甜白、红釉、蓝釉、洒釉、仿龙泉釉、酱色釉、低温绿釉、孔雀绿釉、仿哥釉和仿汝釉,杂釉彩方面有刻酱彩和各种金彩器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花鱼藻纹花口碗

宣德时官窑青花瓷绝大多数使用苏麻离青料,同样具有永乐时期青花纹饰色泽浓艳、晕散、大小不等、凹陷胎骨具闪银白色“锡光”的黑色斑点等特点。同时宣德官窑还有一小部分使用国产钴料绘纹饰,颜色艳丽稳定,没有黑斑。宣德时期的青花瓷的胎体,比永乐时的同类器物要厚重,釉面肥厚闪青,不太平整,像橘子皮,俗称“橘皮釉”。

宣德青花纹饰比永乐的稍显粗狂,随意点绘没有轮廓,俗称“一笔点画”。常见纹饰有枇杷绶带鸟、石榴、葡萄、四季花卉、缠枝牡丹、缠枝莲花、缠枝菊花、缠枝灵芝、缠枝牵牛花、松竹梅岁寒三友、宝相花、束莲、海水龙纹、云龙、云凤、海兽波涛、狮球、山石栏杆、仕女戏婴、八宝(明代的八宝顺序为:轮、螺、伞、盖、花、鱼、瓶、肠)、阿拉伯文字等,边饰有缠枝花卉、仰莲、蕉叶、忍冬、龟背锦、垂云、锦纹、回纹、弦纹等。另外,宣德时期还有在青花地上留白纹饰的品种,如上海博物馆收藏的青花地留白龙纹渣斗,这类品种流传下来的极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花鱼藻纹花口碗(底部)

本人有幸鉴赏到一件大明宣德年制款的此碗整器呈花瓣状,深壁外撇。造型新颖,胎质轻薄。碗通体青花装饰,内口沿绘一圈弦纹,底部绘鱼藻纹。外壁绘鱼藻纹,鱼戏莲叶、浮藻间,形象生动,内、外纹饰互为呼应,浑然一体。史载宣德时青花多用郑和从西洋带回的“苏泥勃青”钴料,呈色深艳明亮,如蓝宝石一般,线条间往往有晕散现象,有如水墨画的墨晕,加上错落有致的黑色斑点,使画面产生了非同凡响的艺术效果。底部书有“大明宣德年制”青花双圈六字款。鱼藻纹虽属常见中国瓷器饰样,但如此妙作花口之碗,起伏之间,互映交辉,仿佛水光潋滟,添绘游鱼栩栩如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花鱼藻纹花口碗(顶部)

历史扩展:

明宣德青花瓷是明代宣德年间烧造的青花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以其古朴、典雅的造型,晶莹艳丽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纹饰而闻名于世,与明代其他各朝的青花瓷器相比,其烧制技术达到了最高峰,成为名品之一,其成就被称颂为“开一代未有之奇”。宣德青花胎体比永乐朝厚重,胎质精密细腻、洁白坚硬。《景德镇陶录》评价宣德瓷器:“诸料悉精,青花最贵”。

宣德青花胎体比永乐朝厚重,胎质精密细腻、洁白坚硬。梅瓶、大盘、大罐多是无釉白色细砂底,用手抚摸十分光滑,足边有火石红斑点。中小件器物是釉底。釉面肥厚滋润,光泽柔和不刺眼,多白中泛青,俗称“亮青釉”。釉面不太平整,像橘子皮,俗称“橘皮釉”,极少数有开片。若在高倍放大镜下观察,釉面充满了大大小小的气泡,甚至小气泡擦大气泡。宣德朝无论什么品种的瓷器,几乎都是这种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