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之美,在器在型,也在釉与彩。在诸多瓷器装饰图案中,花卉无论形态、色彩还是寓意都极为美好,也因此被历朝历代的瓷器大量使用。瓷器与花卉纹饰的结合,体现了中国传统工艺与文化的精髓。

早期的瓷器以单色釉为主,其花卉纹饰多以简洁明快的线条勾勒,色彩单一、形态简单,或刻花、印花,或贴花装饰,施以重釉,呈现出淡雅的色彩,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这些纹饰往往采用对称或重复的构图方式呈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唐宋时期,瓷器花卉纹饰的发展呈现出更加独特的艺术风貌。这一时期的瓷器不仅工艺精湛,而且花卉纹饰的设计也日趋丰富和精致。唐代瓷器上常见的花卉纹饰有牡丹、莲花等,寓意富贵和纯洁。这些纹饰线条流畅、形态生动,散发着迷人的艺术魅力。宋代瓷器的花卉纹饰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更加注重细节的表现,构图也更加复杂。

元明清时期,花卉纹装饰瓷器盛行,花卉纹饰迎来前所未有的创新与繁荣。这一时期的花卉纹饰种类繁多、风格各异,无论青花瓷上的缠枝花卉,还是五彩瓷上的写意花卉,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成为研究当时社会文化和审美风尚的重要实物资料。其中,元代瓷器花卉纹饰以青花、釉里红等为代表,独特的绘制技法和釉色运用,使得花卉更加生动逼真。明代瓷器花卉纹饰更加注重细节和层次感,如永乐、宣德时期的瓷器,花卉纹饰色彩丰富、细致入微,展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平。清代瓷器花卉纹饰更是百花齐放,各种技法、釉色和造型层出不穷,尤其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瓷器,无论是青花、五彩还是珐琅彩,都展现出极高的艺术成就。

中国花卉装饰艺术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独特的造型规律和装饰思想。花卉纹的创作体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并用象征、谐音、借喻等手法赋予其更多含义。在此基础上,匠人们采用夸张与简化、添加与组合、抽象与综合、重复与求全等方式进行创作,并通过线条的粗细、浓淡和快慢,表现出花卉的层次感和立体感,体现了精湛的制作技艺和深厚的艺术修养。例如,这里说的求全,即在有限的空间里,将花、梗、叶、果实一并画出,使其繁杂丰富、栩栩如生。

瓷器花卉纹饰中常见的品种有牡丹、莲花、梅花、兰花、菊花等。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收藏的清康熙五彩十二月花卉杯,是很典型的以花入画的套瓷。康熙年间大量烧制这种十二月花卉杯,即选取十二个月中的时令花卉呈现在杯壁,并以诗句咏之,如五月的石榴花“露色珠帘映,香风粉壁遮”,六月的荷花“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等等。十二个月的花卉中,通常以牡丹代表春天、莲花代表夏天、菊花代表秋天、梅花代表冬天,这四种花卉组合在一起,又称“四季花卉纹”,往往以开光的形式表现出来。

清康熙五彩石榴花卉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康熙五彩石榴花卉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康熙五彩荷花杯

花卉的具体表现手法多样,包括串枝、折枝、缠枝等。清乾隆朝最流行那种花团锦簇、毫无间隙的装饰风格,瓷上满布各种花朵,密不透风,被称为“万花锦”瓷,俗称“百花不漏地”,如粉彩万花六棱瓶即属此种纹饰。还有突出一种花卉的“一把莲”,也叫“束莲”,如明宣德年间的青花束莲纹盘即是这种花卉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仿乾隆朝粉彩万花六棱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宣德青花束莲纹盘

值得一提的是,瓷釉和颜料对瓷器上的花卉纹饰有着重要影响。瓷器装饰一般分釉下绘画和釉上绘画两种,釉下一般选用水性颜料,如青花、釉里红、釉下五彩等,釉上则采用油性颜料,如古彩、粉彩、新彩、珐琅彩等。此外,在瓷器烧制过程中,温度的控制、烧制的时间等也是影响纹饰色彩与效果的重要因素。

(本文首发于《中国文化报》2024年6月4日8版,作者系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品部主任,图片由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提供)

责编:保雪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