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把瓶是清康熙朝始创,流行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清晚期官窑内府款器专供皇帝赏玩,由皇帝亲自审定制作,锥把瓶,形若锥把的一种瓶式,造型为小口,长颈上细下粗,溜肩,鼓腹,浅圈足。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近年来国内锥把瓶拍卖的相关优秀成绩的资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中期 乌金釉锥把瓶

尺寸高41.5cm

估价RMB 50,000-80,000

上海嘉禾2024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本品长直颈,浑圆球形腹及底内收,下承圈足。瓶通体施乌金釉,釉质细腻,色黑如漆,光润透亮,净亮如镜。圈足露胎,胎质细腻,状如泥鳅之背。乌金釉亦称“铁黑釉”,因釉料主要取自景德镇附近所产的乌金土而得名。——来源雅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乾隆 青花花蝶纹锥把瓶

尺寸高41.5cm

估价RMB 80,000-100,000

成交价RMB 299,000

北京翰海2023年秋季拍卖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康熙 郎窑红青花蕉叶纹锥把瓶

尺寸高41.8cm

估价RMB 800,000-1,200,000

成交价RMB 1,552,500

北京保利拍卖2023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此瓶直口细长颈,瓶腹浑圆,下承圈足,足墙微微外侈,器形修长而不失稳重,造型典雅,线条流畅秀美。瓶口为米白开片釉,釉下以青花绘蕉叶纹,瓶身满施郎窑红釉,带开片纹,釉质肥厚,坚致细腻,色泽浓艳,具有玻璃质感,呈典型“牛血红”色。足内施米白釉,带细碎开片纹,修足工整。

整器秀美端庄,釉色鲜丽,技艺精湛,工匠巧妙地利用红釉流淌而下的特性,以青花在瓶口绘蕉叶纹作装饰,当与淡淡的红釉相迭时,交织成美艳的紫红色,犹如天空中的紫霞,是康熙朝郎窑红釉中较为罕见的品种,集合创意及技法于一器,堪称康熙郎窑珍品。——来源雅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康熙 雍亲王胤禛制「朗吟阁」天蓝釉、白釉小锥把瓶两件

尺寸高11.5cm×2

估价RMB 2,600,000-3,600,000

成交价RMB 4,025,000

北京保利拍卖十五周年庆典拍卖会

此对长颈瓶小口,长直颈,鼓腹,腹下渐收,圈足内凹,足露胎骨,其一只通体施天蓝釉,口沿见白,瓶身釉色均匀纯净,莹润坚密,天蓝釉创烧于康熙朝,以微量的氧化钴为主要着色剂,与一般以铁为着色剂的青瓷色调不同,故而称之为天蓝釉。此瓶则有晴空疏朗之美,让人赏心悦目,圈足内施白釉,以青花书双圈「朗吟阁制」款,足见白胎。另一瓶则通体施白釉,釉色莹润纯净,白中闪青,器身暗刻龙纹,火焰飘于细颈,龙纹刻划细腻,凶猛飘逸,龙体修长,圈足内暗刻「朗吟阁制」款,足呈火石红。

清世宗雍正皇帝本名爱新觉罗.胤禛,他是康熙皇帝的第四子,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受封为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受封为和硕雍亲王,赐予圆明园为其府邸,而朗吟阁乃是圆明园中路的一处建筑,是康熙时期雍亲王起居之所。而「吟」与「吟」字相通,带吟咏诗词之意,故此朗吟阁可能是雍亲王的书房。——来源雅昌

锥把瓶展露着一个时期的审美。小编对锥把瓶的特点做了归纳,各位藏友可以参考。

形态欣赏:

  • 整体形态:锥把瓶形若锥把,具有小口、长颈(上细下粗)、溜肩、鼓腹和浅圈足的特点。
  • 颈部:长颈,上细下粗,这种设计使得锥把瓶在视觉上具有独特的韵律感。
  • 肩部:溜肩,即肩部线条流畅,向下逐渐过渡。
  • 腹部:鼓腹,即腹部圆润饱满,与长颈和溜肩形成鲜明对比。
  • 底部:浅圈足,即底部较浅,使得锥把瓶整体看起来更为轻盈。

釉色与工艺:

  • 釉色:清代锥把瓶品种单色釉居多,包括青花、粉彩、五彩、茶叶末釉、青花釉里红、釉里红、绿哥釉、祭红釉、祭蓝釉、窑变釉、酱釉、红釉、孔雀绿釉、胭脂粉釉、炉钧釉、白釉、黄釉等。
  • 工艺:锥把瓶上常采用描金、暗刻花等工艺进行装饰,使得其更具艺术价值。

相关价值:

  • 皇家御用:清晚期官窑内府款器专供皇帝赏玩,由皇帝亲自审定制作,体现了锥把瓶在当时的尊贵地位。
  • 收藏价值:锥把瓶作为清代瓷器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例如,上海收藏精品展曾出现一个罕见咸丰内府馆款锥把瓶,其青花发色明亮,上画青花双龙赶珠,云纹龙纹画法舒展写意,龙鳞龙发可见其精细,底款内府书法工整有力,体现了当时工匠的高超水平。

总的来说,锥把瓶以其独特的造型、丰富的釉色和精湛的工艺,成为清代瓷器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藏友们若有青花瓷器珍品,可以评论区分享交流,若有有关藏品的疑惑,都可以见尾图木底托。

诚信待人,友聚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