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瓶是传统名瓷,梅瓶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 、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因瓶体修长,宋时称为“经瓶”,作盛酒用器,造型挺秀、俏丽,明朝以后被称为梅瓶。

白釉梅瓶,唐,高42.5厘米,口径9厘米,底径17.5厘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釉梅瓶,唐,高42.5厘米,口径9厘米,底径17.5厘米。

此种造型习惯上称为“梅瓶”,是装酒用具,亦可插花用作“花瓶”。一般认为,瓷梅瓶始烧于宋代,此件实物证明,其在唐代就已出现。

梅瓶也称经瓶,最早出现于唐代,宋辽时期较为流行,并且出现了许多新品种。近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一书中详细地描述了梅瓶的形制、特征及名称由来: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抵于足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

粉彩人鹿纹梅瓶,清雍正,高16.6厘米,口径3.2厘米,足径6.1厘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粉彩人鹿纹梅瓶,清雍正,高16.6厘米,口径3.2厘米,足径6.1厘米

关于梅瓶的用途,磁州窑白地黑花梅瓶器腹有“清沽美酒”与“醉乡酒海”的诗句。梅瓶既是酒器,又是一件令人爱不释手的观赏品。因此,这类器多制作精美,不但考虑到贮酒容量,还要注意造型优美。

梅瓶在宋代就十分盛行,在宋朝时期梅瓶也叫经瓶,明朝以后被称为梅瓶.在宋朝,民间生产了很多梅瓶,一般在大小酒铺里都能见到。

南宋梅瓶:多为窄肩、瘦长的鸡腿式。

元代继承宋代形制,只是肩部更加丰满,带盖,盖成钟形,中有管柱形子口,盖可倒过来当酒杯用。元代除圆形梅瓶外,还有平口梅瓶、八方形梅瓶、八方倭角梅瓶,有青花、青花釉里红、釉里红等釉色。

到了明清,御窑厂大量制造各式各样的梅瓶,而且造型越来越优美。有的用来装酒,供皇帝使用。有的便成为了宫廷陈设品。

青花竹石芭蕉纹梅瓶,明永乐,高41厘米,底径12.2厘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花竹石芭蕉纹梅瓶,明永乐,高41厘米,底径12.2厘米。

拍场上不乏梅瓶的身影,小编给大家带来近年来的拍卖信息!仅供各位藏友参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乾隆 红釉梅瓶

尺寸高29.4cm

估价RMB 500,000-800,000

成交价RMB 747,500

中国嘉德2024春季拍卖会

梅瓶小口圆唇,短颈,丰肩,肩以下渐内收,近足处微撇,下承圈足,线条起伏优美,胎质细腻。瓶口及内部施白釉,外壁通体施祭红釉,釉色均匀纯正,色泽深沉凝重,与线条优雅的造型结合得天衣无缝,显示出乾隆官窑瓷器造型规矩且不失优雅的风格。外底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是为乾隆早期御窑款识书写方式。

祭红釉为明初创烧的一种高温釉,以明代永宣时期最著名,故也名“宣烧”,或名“霁红”,取其雨过天晴霞霁之色。由于烧制技术要求高,加之烧制材料短缺,宣德以后便日渐衰落,直至清康熙重新烧制成功,雍乾时又重达高峰,以后历朝均有继续烧制,但品质终达不到前代水准,故清代雍、乾两朝之祭红釉当属极品。本品釉色沉着稳定,光泽莹润,器型端庄规整,胎体洁白细腻,为清乾隆时祭红釉瓷器的佳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康熙-雍正 蓝釉大梅瓶

尺寸高34.7cm

估价RMB 50,000-80,000

成交价RMB 276,000

2023年嘉德四季第65期拍卖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正统-天顺 青花宫苑仕女梅瓶

尺寸高35.4cm

估价RMB 150,000-200,000

成交价RMB 598,000

北京保利拍卖2023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康熙 仿永乐鲜红釉唇口梅瓶

尺寸高26.3cm

估价RMB 320,000-350,000

成交价39.73万 RMB

中贸圣佳2024春季拍卖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 白地黑花莲纹梅瓶

尺寸高47.2cm

估价RMB 900,000-1,200,000

成交价RMB 1,035,000

中贸圣佳2023秋季拍卖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洪武 御制青花云龙纹“春寿”款梅瓶

尺寸高35.7cm

估价RMB 8,000,000-12,000,000

成交价RMB 17,250,000

中贸圣佳2023秋季拍卖会

藏友们若有相关珍品可以评论区分享。

若有想了解的资讯,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小编会采纳并撰写相关文章,共各位藏友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