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用曹寅,用的不是才华而是忠心。

康熙六次巡视江南,有四次居住在曹家。为了这四次接驾,曹寅可谓是倾尽了家财。为了修建宝塔湾行宫,曹寅和李熙更是擅自挪用了国库数十万两白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曹寅有功亦有过,但从康熙的角度出发,六巡江南四次将浅邸定在曹家,是一种恩宠的表示。

与此同时,康熙一贯提倡以仁孝治国,借巡视江南之机,去探望自己的乳母,也能增加康熙仁君,顾念旧情的威望。

康熙南巡

康熙巡视江南和乾隆巡视江南的目的不一样。

清初时,天地会主要活动的区域便是在江南、福建等地。而江南又是大清的赋税重地,康熙不得不谨慎对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康熙巡视江南有三个目的:

一是为了笼络江南民心(嘉定三屠)。

二是巡视河道。

三是检查天地会是否被清除。

曹寅的嫡母是康熙的奶娘,而曹寅的父亲又曾做过康熙的老师。曹寅对于康熙而言既是臣子,又是陪伴自己一起长大的包衣奴才。因此康熙才会让自己最信任的曹寅出任江南织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康熙派曹寅前往江南,明面上让曹寅出任江南织造,暗地却是让曹寅监督江南官场、体察民情。

乾隆巡视江南的目的,和康熙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可以肯定的说,乾隆下江南就是为了游山玩水、享乐。甚至是为了攀比祖父,彰显功绩。

心知肚明的康熙

虽然曹寅和李熙都曾是康熙的伴读,但二人毕竟远离康熙多年。

江南富庶,二人做官多年,为了家族利益徇私贪赃之事必然。

为了固宠、献媚,曹寅和李熙商量后决定,斥巨资为康熙修建行宫,对他们来说接驾就是康熙特意赏赐他们的绝佳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康熙包衣奴才,接待主子自然要让主子住的好、吃的好、玩的好。此时挪用国库的数十万两白银,就是用在皇帝康熙身上的消费,名正言顺无人敢于过问。

在康熙巡视江南前夕,发生的一件事牵扯到了曹寅,即两江总督噶礼与张伯行互参。最终二人结局是双双被康熙罢官,此事表面上看与曹寅无关,其实不然。

噶礼的母亲也是康熙的乳母,噶礼在做两江总督期间贪赃枉法,铲除异己。朝中言官自然联想到出任江南织造的曹寅。

事实胜于雄辩,曹寅挪用国库数十万两白银,就是明晃晃的铁证。于是言官们便将矛头指向了曹寅。因为言官的弹劾,曹寅开始散尽家财填补亏空。

康熙对曹寅挪用国库银两接待自己一事,自然是心知肚明的,但康熙对外能怎么说?

康熙只能让曹寅替自己背锅。毕竟承认自己纵容挪用,或是下罪己诏,都将使自己下江南徒劳无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对曹寅心怀愧疚的康熙,也选择了回护曹寅:曹寅、李煦用银之处甚多,朕知晓其中内情。康熙还曾私下里反复叮嘱曹寅,尽快补齐国库欠款。

为了让曹家有机会还清欠款,康熙依然让曹寅出任江南织造。康熙此举一方面是出于信任,另一方面就是为曹寅提供敛财渠道。

扶不起的曹家

公元1712年,曹寅病逝在扬州任上。

在曹寅病逝的第一时间,李熙就替自己的妹夫上奏道:曹寅弥留之久,还在想着如何补齐亏欠国库的23万两欠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帮助曹家还债,即使曹寅身故,康熙仍让曹寅的儿子、侄子连续做了多年的江南织造。父死子继无疑是给曹家填补亏空的机会而已,可惜,曹寅的儿子仅任职两年便于任上病逝。而曹家后人亦不知道感念恩德,致使亏空越来越大。

无奈的康熙只好让李熙,出任两淮盐运使,替曹家补还欠银。

雍正刚登基就颁布谕旨:全国上下清查钱粮追补亏空。仅雍正元年,被雍正降旨查抄家的三品以上官员就多达数十人。只是雍正念在康熙对曹家圣恩,特许曹家三年内补齐国库欠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727年,两淮盐政使噶尔泰向雍正密报:出任江南织造的曹家子不但不感念皇恩,反而是将织造府的事务交给家丁来打理。而一年前,雍正刚刚降旨处罚了曹家子。处罚的原因就是因为曹家子负责督办的御用绸缎质量粗糙轻薄。

雍正因此招曹家子回京述职,曹家子在回京途中竟骚扰驿站,勒索地方官员。恼羞成怒的雍正降旨,将曹家子交由内务府严审。就这样曹氏家族迎来了被抄家、衰落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