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文共813字

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2020年对于经历疫情动荡的水产养殖业而言,是并不乐观的一年。后疫情时代,消费者对食品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水产养殖业而言,挑战在不断升级。

变局之下,传统的水产养殖模式如何转型升级?针对这一问题,11月23日,在水产行业盛会——2020中国水产品大会举办期间,作为平行活动的“顺应市场需求的水产养殖模式转型论坛”亦同期举行,诸多专家大咖齐聚一堂,交流分享见解。

大连海洋大学的刘鹰教授表示,国内传统养殖模式仍存在诸多问题,譬如基础设施落后、陈旧、经济基础脆弱;养殖品种单一化、常规化;养殖水域环境不断恶化、二次污染严重;水域生态失衡等。未来,渔业发展将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型;市场竞争将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鲜活水产品消费继续旺盛;加工水产品需求快速增长;休闲渔业快速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石建高老师介绍了我国海水网箱等养殖设施工程技术研究进展。他表示,在资源日益短缺的现状下,开发海洋资源、发展网箱养殖尤为必要。目前,我国已开发海水养殖鱼类品种近100种,深远海网箱养殖理论专著和标准体系亦初步建立,但海水网箱标准严重不足和滞后,仍须进一步开展系统研究。

美国大豆出口协会水产项目技术经理周恩华针对公司在中国的水产项目——IPRS(可持续发展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模式提出问题和建议。IPRS将传统池塘的“开放式散养”模式创新为“集约化生态圈养”,能够彻底解决传统池塘养鱼自身污染问题,重复利用水体,达到零排放。未来,IPRS推广应着力改进吸污操作管理,提高集污效率、综合效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岛国信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赵晓霞则分享了国信水产关于工业化水产养殖的实践与探索。和传统的海水养殖靠天吃饭相比,工厂化养殖全程标准化生产、科学化管理、规模化经营,以国信水产构建的“科技+资本+产业”的要素生态体系为例,通过关键技术驱动、资本支撑的智慧渔业高效工业化生产模式,国信的大型养殖工船能够实现工业化全年高效养殖,具有良好的复制性及广阔的市场前景。

水产养殖模式的转型升级虽任重道远,却也是大势所趋,了解了各位专家学者的观点建议和业内大咖的实践探索后,相信水产企业也能走出自己的特色转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