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孟子曾在《欲为所欲也》中说道“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舍生取义是一种信仰的力量,坚持信仰大于生死。而西方国家对于宗教的信仰也是相同的,尽管不信教的人很难理解,但是至少要明白人的精神总是需要有所依托,无论是为国家大义还是为宗教都殊途同归。01

一个国家的体量越大,其发展潜力也就越大。比如在古中国,因为喜马拉雅山脉、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草原、沙漠和大海的隔绝,这片大地成为一个封闭空间,但其中却也是多民族杂居,相互之间冲突不断,以农耕民族和草原游牧民族的冲突为甚。但尽管中原在历史上一次次被草原入侵甚至灭国,但草原始终没有吞并中原,反而都一一融入了中原,这正是双方不等同的体量带来的必然结果。很多草原民族没有文字,也就没有历史文化,所以即使在武力上征服了汉民族,也会迅速被汉民族给同化,从无例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梵蒂冈风景俯瞰

在大航海时代之后,全球逐渐被串联起来,国家内部的争斗也被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所取代,这时候体量大的国家其优势就发挥出来了。纵观当今世界上的大国、强国,无非中俄美而已,英法德等西方国家虽然在历史上有过辉煌,但是单独一国也难与大国较量,得把欧洲组合成为一个整体才有足够的话语权。可欧洲偏偏就有这么一个奇特的国家——梵蒂冈,整个国家的国土面积不过两个足球场大小,人口还不到一千人,军队也仅有240人,分别是瑞士近卫队的110人和梵蒂冈宪兵130人,但为何没有国家敢去攻打、侵犯梵蒂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梵蒂冈教皇

梵蒂冈靠近意大利的罗马,国土面积不足0.5平方公里。由于其四周都在意大利的包围中,所以被称为“国中国”。常住人口共800人左右,其中大多数都是神职人员。1929年,梵蒂冈同意意大利签订《拉特兰条约》,从此梵蒂冈成为独立国家。这也是目前全球土地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国家。02

事实上,梵蒂冈的来历可不小,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6世纪。公元4世纪时,罗马帝国衰亡,罗马城主教看准了这个机会,开始大量掠夺土地,到6世纪时主教已经取得了罗马城的实际统治权,也就在此时宣称自己是“教皇”,并开始建造圣彼得大教堂和梵蒂冈宫。不错,此教皇正是天主教的教皇。自耶稣在巴勒斯坦创建基督教后,天主教和东正教就成为主要的两支,其中东正教主要分布在东欧,而天主教则在西欧、北欧影响力巨大。教皇是天主教的特色,是最高领导者,只有一个,所以有“皇”之称,这与东正教最高领导者为各地区牧首是截然不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

意大利自然算是天主教的大本营,教皇身边很快就聚集起了大量的信众,实力在迅速膨胀中。在很多意大利国民的心中甚至只有教皇没有国王,因此也就逐渐形成了一个“教皇国”,首都正是设置在罗马。1377年起,梵蒂冈宫就成为了教皇的主要住所,如同皇帝的皇宫一样,基本定居于此。梵蒂冈的建筑也因此沾染上了浓厚的宗教气息,特别是天主教特色的哥特式教堂,而且内部还有华丽的浮雕。很多伟大的设计师包括达芬奇都曾参与过梵蒂冈建筑的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梵蒂冈的瑞士卫兵

教皇的权势自然早已引起意大利国王的忌惮,而两者的矛盾冲突随着时间的推移只会越来越深,意大利国王把教皇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几乎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但国王作为世俗权力的掌控者,却很难撼动神权。这可不是中国殷商时期王权与神权的争夺,彼殷商时毕竟国民对巫术还是畏惧居多,而在欧洲宗教却早已深入人心。因此王权渐渐被架空,一度到了国王必须由教皇册封的地步。那段时间教皇在欧洲只手遮天,因此后世称那段时期为“黑暗的中世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梵蒂冈教皇照片

后来即使意大利统一,教皇地位也大不如前,但是国王依然不可能从肉体上消灭教皇,反而必须顾及到民众的情绪加以安抚。教皇被逼到梵蒂冈宫,以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对抗国王,最终两者达成妥协,梵蒂冈也就于1929年独立。梵蒂冈虽然看似只是不起眼的一个小国,但是却是整个天主教的中心,可以想象无论谁对梵蒂冈动武都会成为整个欧洲的公敌,因此梵蒂冈也就不需要有正式的军队维护国家安全了。结语

宗教在欧洲人心中的地位是难以撼动的,而梵蒂冈这个全球最小的国家能够借助这股力量生存至今,一直无人敢去招惹,成为全球大大小小的国家中最特殊的存在,实在是幸运至极,否则以梵蒂冈的体量,若是没有宗教保护,恐怕早已被其他国家吞噬得骨头都不剩了。

参考资料: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