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五十九章有云:治人、事天,莫若啬。夫为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老子对积累的重要性的明确阐释,意思是:治理百姓、养护身心,没有比爱惜精力更为重要的了。爱惜精力,乃是能够做到早做准备,早做准备就是不断地积德。不断地积德就没有什么不能战胜的。没有什么不能战胜就无法估量他的力量。

老子认为人一定要以“吝”养德,也就是要固本培元,立于“德”的根基,逐步地养成贵重的德行。我们应该照老子所说,贵重的德行是需要积累的,也是能够依靠积累变得更加贵重的,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积累的作用,积累德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子所说的“啬”,通俗地讲,指的就是一种动态的积累过程。举个例子,一棵小树苗历经数十载、数百载的孕育生长,最终成为了一株虬枝峥嵘、树冠参天的巨木,之所以会有如此喜人的结果,这就是“啬”的惊人作用。

由此可见,积累对世界万物来说多么重要,这万物中自然也包括我们,以及我们的德行。

人自分娩时开始,就懂得顺应母亲的力量,努力地将自己的生命绽放在这个崭新的世界。敬畏生命,热爱生活,这就是德行的萌芽。不过,这幼小的德行如果不以“啬”继续养成,孩子们的道德水平就只能停留在最低标准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育人就像育树,一个德行贵重的老者,用了整整一生的时间以“啬”养德,最终才称得上“德行贵重”的。

那么,这些贵重的德行究竟寓于何处呢?我们怎样才能养德呢?很简单,德行彰显的时候,往往就是德行养成的时候。而这一过程也非常容易,当你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为一个孕妇让座,这就是一次德行的彰显,同时也是德行的养成。

对我们而言,做一次好事、显一时的德行终归是容易的;而次次做好事,时时彰显德行,并将德行的彰显与养成串联成一个连贯的过程,用上一生的时间来积累,这就很难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个偏远的小镇,镇上只经营着一家莱店。镇上的人不多,大多数人生活也不富裕,吃不起莱。有一群孩子总喜欢在莱店前面玩,其实他们很想买些菜,但是没有钱。

有一次,一个小男孩围着菜店转悠了很久,却迟迟没有进门。店老板便热情地招呼道:“孩子,今天还好吗?”

小男孩终于推开门走进了菜店,他拘谨地笑笑,回答道:“我很好,谢谢先生。今天的马铃薯看上去不错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店老板和蔼地说道:“是啊,很新鲜的。对了,你妈妈的病怎么样了?”小男孩松了口气,回答:“还好,正在慢慢康复。”

店老板点点头:“那就好。要买点儿马铃薯吗?”

小男孩又拘谨起来,说道:“不!不!先生,我只是觉得很新鲜,我没有钱。”

店老板故作认真地想了想,道:“你也可以用东西交换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男孩的眼中顿时闪过一抹亮色,他有点兴奋地说道:“我有几颗赢来的玻璃球,是最好的!您看!”小男孩展示着手中的玻璃球,脸上满是期待。

店老板仔细看了看,说道:“嗯,是不错,不过这是蓝的,我想要个红的,你家有红的吗?”

“应该还有吧。”小男孩回答道。

店老板笑着说道:“那太好了。这样,你先把这袋马铃薯带回去,等下次来的时候,给我看看那个红色的玻璃球。”

小男孩高兴地手足无措,连忙道:“那是一定的,我一定带来,谢谢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每隔几天,就会有孩子拿着他们引以为豪的“宝贝”来跟店老板交换,店老板每一次都会饶有兴致地跟孩子们讨价还价,然后让他们带走一袋时鲜的蔬菜,这样的事情做了十多年,一直到孩子们都长大了,离开小镇去外面闯荡了才停止。

其实,孩子们的“宝贝”不过就是一些不值钱的小玩具,店老板只是想尽一些微薄之力帮助孩子们。

后来,店主去世了,当年的小孩子们如今都成了社会各行各业的精英,他们听到店主去世的消息,不约而同地赶回小镇参加葬礼。他们站在店主的遗体前,泪流满面,闪现在脑海中的全是店主十几年来给予他们帮助的点点滴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难想象,一个以卖菜为生的商人几乎是免费向孩子们赠送蔬菜,这坚持就是十余年!这是多么高尚的德行,这是多么难得的“啬”德状态,这种持之以恒的积累过程多么值得人学习。

即使对整个人类社会而言,贵重的德行也都足以称得上是无价之宝,因为它并非人人都能拥有,而原因就在于并非人人都能一辈子坚持做好事,一辈子坚持积累德行。

但是,正如小树有朝一日一定会长成参天大树一样,我们也终有一日会长成白发苍苍的老人,那时我们定会回顾往昔,自我评价。而我们最终是成为了德行贵重的长者,还是德行毫无长进的糟老头,那就全在于“啬”德做得够不够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