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住在什么地方,只要心有所住,心就停留在那里;一旦自己所住、所执着的境界忽然产生变化、破坏,心马上就无法安定。凡夫都是有所住,执着名利财色、夫妻儿女、男女情感……始终没有完、没有了。世间人之所以会婆婆妈妈、儿女情长,就是因为心住在情感上面;所以只要情感一发生问题、破裂了,马上就哭得死去活来,乃至活不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切都要放下,不要执着,就是这么一个观念!要看破才能放下,看不破就放不下。“放之”,是指心当中不执。就像晚上做梦,梦醒以后,就不要再执着梦境,连回忆都不要回忆,要养成这种习惯。众生因为没办法养成这种习惯,看到一点点东西在八识田中现行,就把它当作真实的境界,始终牵肠挂肚。“放之自然”,只要心当中不执着,就能见到本心本性,契悟本心就得自在,平常心就是道,确实是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自然”,不是指山河大地、日月星辰等物质现象的自然,也不是道家所说的自然。因为山河大地是每个人的执着、善恶业报所生的依报,并不是道。这里所说的“自然”,是指大众听法这念心,本就是自自然然、无挂无碍;相对地,如果起了执着,就有挂碍。“放之自然”,放下执着,没有内、没有外、没有中间,一丝不挂,心就得解脱、就得自在,就能见到我们的本心本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住”就是执着、想念,想到什么地方,心就住在什么地方。执着过去,心就住在过去;执着未来,心就住在未来。譬如有的人读书,心想:“我现在先看一看,把它记录下来,等到以后再来复习。”想把一切都寄托在未来也不对。为什么不现在就去了解?去契悟?如果只想等到未来,心就住在未来,还是一个梦境。《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心有所住,就有去、有来;“体无去住”,这念心之体,本来就没有去、没有来,不住在任何一个境界上面。只要看破、放下,安住在实相,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寂然不动,这念心就是没有去、没有住,法尔如是,哪里还要住在什么地方?这念心法尔如是,为什么始终安住不下来?众生不了解这念心本来如是、法尔如是,从过去到现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心始终是向外攀缘,心中都是贪瞋痴,没有安住在实相,所以这念心一寂静,马上就耐不住寂寞。正是因为我们心念攀缘已经成了习惯,所以念头才刚停下来,马上又想到其他地方去,好像不想就很难过,这就是我们的结、垢。虽然寂然不动这念心、这个实相,才是实实在在的自己,但是要马上把这念心直接回归实相,反而不自在、耐不住寂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德云:“寂寞清真之境,愈久转增趣味。”修行没有别的,就是要耐得住寂寞。把执着放下,把善念、恶念、一切相对的境界都放下,安住在寂寞清真之境,久了就成自然,契悟到心之体是“自然而然”,“放之”就和“自然”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