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最重视名节,生死可能是小事,而名誉受损是天大的是事情。如果是奸佞小人,遗臭万年也无可厚非。假若是个一心为国的忠臣,却被人冤成叛徒,这才是真正的痛心切骨。

崇祯三年八月,袁崇焕在街市被凌迟处死,家人被流放三千里,袁崇焕没有儿子,家里也没有多余的财产,天下人都为袁大人鸣冤。

史料记载“三年八月,遂磔崇焕于市,兄弟妻子流三千里,籍其家。崇焕无子,家亦无余赀,天下冤之。”

一般被凌迟的都是罪大恶极之人,比如正德年间的刘瑾,而袁崇焕曾经为大明立下赫赫战功,却落得如此下场,实在令人惋惜。另外,在刽子手行刑的时候,每割下一块肉,围观的百姓都争相买其肉,甚至有些人直接生吃袁崇焕的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名将袁崇焕:袁崇焕受刑时,为何百姓争相食其肉,并唾骂不止?

袁崇焕

史料记载“遂于镇抚司绑发西市,寸寸脔割之。割肉一块,京师数万百姓,从刽子手争取生噉之。刽子乱扑,百姓以钱争买其肉,顷刻立尽。”袁崇焕究竟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为何百姓如此痛恨他?

谣言的可怕之处就在于流传快,且很难找到源头,就如网络谣言,可以是一篇文字或者图片,如果没有专业的技术手段,根本找不到造谣者。

在古代就更难,没有相应的技术,也没有所谓语音或者相貌识别系统,一旦谣言流传开来,很可能无法控制。以往说过,袁崇焕这个人性格比较偏激,容易得罪人,不仅在军中,就是在朝廷中也得罪了不少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不是崇祯帝给他撑腰,可能早就被人整垮了。是时,清军兵临城下,城内人心惶惶,这个阶段所有人都很紧张,最适合谣言传播。为何我们每次面临天灾人祸,国家都屡次严禁谣言传播,这个东西实害人不浅。

另一个问题,百姓的文化水平不高,大多数应该都是文盲状态,对事实的分辨能力很弱。明代不像我们现代,信息透明性很差,一个无主的信息就可能散布到大街小巷,且难于分辨真伪。

大家也没有手机,没终端设备,信息被以讹传讹,最终都不一定成为什么样。只要有一人说袁崇焕是奸细,就可能很快流传开来,况且想干掉袁崇焕的人大有人在。满清想干掉袁崇焕,朝廷内同样有人想干掉他。

于是乎袁崇焕就成了“真的”反叛,等到行刑那一天。不明真相的百姓看到袁崇焕被凌迟,加上之前的坐实的谣言,于是乎大家争相购买袁崇焕的肉来吃,对其恨之入骨。

己巳之变是由于袁崇焕杀掉毛文龙,皇太极没有了后顾之忧,这才发动了这次突然袭击,这里外里全是袁崇焕的原因。

皇太极绕开宁锦防线,从喜峰口入关,进入大明腹地,皇太极速度很快,而袁崇焕得知消息有些晚。首先袁崇焕派出赵率教去拦截,奈何兵力太少,落得个全军覆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乙巳之变路线图

之后袁崇焕亲自率兵拦截,最令人差异的则是他一路尾随,并没有和清军直接交战。清军到了蓟州,袁崇焕没有拦住,等清军到了通州,袁崇焕还是没有拦住,袁崇焕的大概兵力有两万,是有能力拦住清军的,为何他没有这样做,就实在令人想不通了。

这也是一直被后世猜忌的谜团,也许袁崇焕是想进京城,据险而守,凭借坚城消灭清军,当然这明显是无法实现的。也许袁崇焕是真的阴错阳差错过了清军,和皇太极擦肩而过,而并非他刻意不战。

不论怎么解释,结果却是清军到了京城脚下,皇城危在旦夕,皇帝诚惶诚恐。事实在那摆着,袁崇焕也百口莫辩了。勤王部队任务是据敌于城外,而引敌入境这明摆着让人无法信服,谣言四起也并非没有原因。

宁远大捷后,袁崇焕凭借军功,也成为一方大员,封为辽东巡抚,随后袁崇焕也越来越骄横,手下也有很多人对此不服气,满桂就是其中一员。

史料记载“崇焕既解围,志渐骄,与桂不协,请移之他镇,乃召桂还。”

满桂和袁崇焕早就不合,也许因为脾气性格不合,或者政见相左。最后满桂被调离辽东,这多大跟袁崇焕有关系。满桂的脾气很火爆,却是个一心报国的忠义之将,最终在勤王的战场上战死,可见其一身热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据说在京城外和清军决战之时,满桂被袁崇焕的部队射了一箭,具体是袁崇焕射的还是谁射的我们不得而知,但这无疑加大的满桂和袁崇焕的仇口。甚至满桂在皇帝面前,曾经说过袁崇焕的坏话,这再次降低了袁崇焕在崇祯心中的印象分。

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冤家多堵墙,树敌太多是袁崇焕倒霉的原因之一。

皇太极是极其聪明帝王,靠着高超的政治手腕掌控了权力。宁锦之战之后,皇太极做了很多工作,包括和袁崇焕的书信往来,包括使用各种阴招造舆论,直到己巳之变当场,皇太极仍然在搞离间计。

动物界没有语言,是因为没有任何意义,偏偏人类进化出语言,还能说谎话,进化论是无法解释清楚的。古代的离间计是以弱胜强的不二法门,皇太极明知很难撼动对方,就对敌人的主将下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皇太极

收买几个叛徒,到城中散布谣言这是基础工作,另外清军还抓了几个內宫的宦官,是皇帝身边的人。让几个当兵的演戏,说袁崇焕和皇太极早已达成某种协议云云,再故意放走这几个宦官,这几位回去给崇祯帝一说,坐实了袁崇焕的罪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史料记载“会我大清设间,谓崇焕密有成约,令所获宦官知之,阴纵使去。其人奔告于帝,帝信之不疑。十二月朔再召对,遂缚下诏狱。”

简单几个花招,就让大明的支柱袁崇焕倒下了,不仅如此,袁崇焕的名誉也遭到侮辱,成为千古罪人,被万人唾骂。明明是一代忠骨,却落得如此下场,实令人痛惜不已。(文/九鱼亭)名将袁崇焕第10篇我们先说到这,我们下次接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