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达尔文的进化论提出来没有多久,就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只有能够适应环境的人,才能够生存下去,从而更好地生活,不仅仅人类个体如此,作为集体的国家也是如此。

日本认为更好地适应环境,主要就是做到去向那些比自己先进的国家学习,当近现代化的浪潮奔涌而来时,他们潜心学习西方相对先进的文明技术,迅速发展起来,从一个被欺压的落后国家,迅速转身为列强之一,让大清帝国吃了大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的进步让清末民国的大批知识分子警醒,很多人纷纷转过头来,到日本去留学,如孙中山、鲁迅、秋瑾、郭沫若等等。郭沫若在日本接触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等人的作品,开始写诗、创作历史剧、翻译外国著作等等文学活动,也正是在这段时间,他发现了日本人以及越南人都在试图进行文字的“拉丁化”。

日本、朝鲜、韩国等地在历史上一直受到中国汉文化的影响,长期使用作为方块字的汉字作为官方文字,但是到近代以后就相继展开了文字的“拉丁化”,用拉丁字母代替汉字,最终将汉字改造为一种字母文字,越南彻底实现了,而其它国家如日本则开始使用大量假名之类的日语文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由于当时人民受教育的程度普遍较低,而汉字的字形字意都比较复杂,民众在学习起来会比较困难,因此当越南、日本等国实行汉字拉丁化以后,他们国家识字的人就大为增加,大大降低了文盲率。

留学归来后的郭沫若,发现我国文盲率还比较高,于是结合自己在日本的见闻,写下了一篇文章《日本的汉字改革和文字机械化》。介绍的就是原本如我们一样,使用汉字的越南、日本、朝鲜等国,都有在文字上进行改革,对汉字进行了拉丁化,让民众识字的难度大大降低,达到“已经把文盲扫除了”的程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沫若认为,我们可以学习国外的这种经验,对汉字加以简化,让民众学习起来更加简单。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将那些人们经常提到的复杂地名给加以简化,尤其是那些字形非常复杂,并且在作为地名之外就很少使用,民众很难认出来的生僻字。

郭沫若的这篇文章经过伟人评点后,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很多地方都主动响应,纷纷开始了改名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陕西将长安改成了西安,尽管很多人都认为,“长安”的意境要远远超过“西安”,毕竟长安象征着“长治久安”,带着人们美好而朴素的希望,而西安虽然更加形象,一看就知道是在西边的城市,但终究缺乏了几分味道。

山东将兰陵改成了枣庄,兰陵在历史上相当有名,尤其古装电视剧连续剧《兰陵王》,更是让兰陵高大上的形象深入人心,想想高大上的兰陵成为了接地气的枣庄,这个心理落差还是有点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很多网友都认为,应该将那些原本带有深厚历史韵味的地名给改回去,名字难记难念一点没什么问题,要的是那种历史美感。这也可以看出,随着我们社会的发展,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自豪感已经显著增强,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够看出这些古老的地名,再次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参考资料:《日本的汉字改革和文字机械化》、《长安地名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