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农科院方面表示,在国防科工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和探测器系统的支持下,航天育种产业创新联盟获得了极其珍贵的空间诱变载荷资源。作为航天育种产业创新联盟的发起单位和理事单位,兰州牧药所通过一系列严格评审和筛选,提供了这批重要的实验草种。据介绍,自2009年以来,兰州牧药所抗逆牧草育种与利用团队瞄准航天育种新领域、新手段、新方法,先后通过神舟8号、10号、11号、天宫一号、实践十号、新一代载人飞船和嫦娥试验返回舱等太空飞行器,先后7次将9类38份牧草种子送入太空。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成功培育出的国家新品种“中天1号紫花苜蓿”就是由兰州牧药所育种家自主创新并利用航天诱变技术培育而成。据悉,该品种在形成苜蓿产业化方面具有优质、高产的品种优势,正在北方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与此同时,兰州牧药所团队开展的苜蓿、燕麦和红三叶等牧草航天育种试验研究,目前也进展顺利。“一粒种子改变一个世界,一个品种提升一个产业”。研究团队表示,受制于优质牧草品种缺乏、育种技术滞后的影响,我国草种业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创新育种技术、拓宽遗传资源,旨在突破我国草产业发展“种”的“卡脖子”问题和打破优质草种主要依赖进口的困境,开展种质资源的源头创新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