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晚香港佳士得,常玉《八尾金鱼》、《篮中粉红菊》两件作品,分别以1.702亿港元和1.38亿港元成交。在艺术市场极度低迷情况下,创造两件作品成交价同日过亿的佳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常玉《八尾金鱼》12月2日佳士得1.702亿港元成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常玉成交作品TOP10,来源:AMMA


作者:杜洪毅
这些年常玉多火呀,可这一切与常玉无关。即便他当年在巴黎最孤独落魄时候,预想到身后事,也不会有什么兴致。
常玉就是那么一个人,虽然生于温柔富贵乡,却对功利无动于衷,只执着于自己独立特行的文化追求。
过去很多年,我们一直都错误地把徐悲鸿当成中西方艺术融合的代表。现在看来,那是大错特错徐悲鸿只是把中西方艺术作形式上的拼接,没有融合。而常玉,却以深入骨髓的中国文化,融合西方艺术语言,创作出让人回味无穷的作品来,成为最独特的文化风景。

近几年常玉作品在艺术市场的不断升温,绝不只是因为资本炒作。而是越来越多的人,从他作品中看到不可或缺的文化内涵。土豪大佬们哪有那么傻,如果没点真东西,怎会把上亿的真金白银往里砸?
作为文化名人的常玉这么火,可他的家乡南充却逐渐沦为文化沙漠,甚至于大部分老百姓都不知道他的存在,更没多少人会奢求文化和艺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常玉《青花盆与菊》 2020年苏富比1.87亿港元成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常玉《篮中粉红菊》12月2日佳士得1.38亿港元

前些日子作者到成都参加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举办的“川派评论”工作座谈会,发现居然没有一名南充方面的代表。这就让人纳闷了,南充号称“成渝第二城”,四川省人口第二大市,在文化领域为何如此落寂呢?
说起这事,其他市州代表略有微词,称南充人不重视文化,还没有成立评协呢。我不知道评论界该不该立派,但“川派评论”在国内文学评论领域还是有点影响。可这似乎与“成渝第二城”南充没有半点关系:你们搞你们的文化,我这里发展好经济就行
2020年,南充成立临江新区,大有要将其打造川东北地区经济核心区域之势。这干劲很不错,可文化呢?好像真没有听说过有什么动作。我虽然是西充人,却与南充文化艺术界没什么关系,也不知南充文化界人士都干了什么工作。但从眼前现状来看,肯定是没有任何建树的。
过去好多地方把“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视为寻找经济增长的策略。这种思路虽然值得批判,可在南充这边,连让文化搭台的戏影都没有,更不要谈重视文化发展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常玉《青花盆中盛开的菊花》 2020年佳士得香港1.91亿港元成交
这时,不由让人想起常玉当年说的那句“讨口也不回”。作为南充人,常玉对家乡没有丝毫留恋,即便因私回来,也是急匆匆离去,在地球另一边了却余生。是不是在当年,他早已预料到南充将沦为文化沙漠
常玉不眷恋家乡南充,今天的南充人对常玉也没有兴趣。几乎在任何地方,对当地走出来的文化名人都会大书特书,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比如同样是艺术名家的张大千,他的老家内江就干得轰轰烈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常玉《绿色背景四裸女》2020年苏富比2.58亿港元成交
可是,今天的南充人,又还有多少人知道常玉的存在呢?不信走上南充街头问问,肯定有很大一部分人不知道他是何方神圣。要知道,张大千只是中国画名家,而常玉在世界艺术史上的地位重要
还有人将常玉称作“东方马蒂斯”,也人将他与梵高相提并论。不管这样的比较是否合适,可无论是马蒂斯还是梵高,去他们家乡看看,在文化上都不会像南充这样荒寂。
不管常玉怎么个火法,在家乡一样不为人所知,这种冷遇真让人费解。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南充人注意到他的存在,至少网络上还有人提议要将他的坟墓从巴黎迁回来,要建衣冠冢,要盖纪念馆。可这就是对待文化态度么?怎么看都让人觉得,这样的提议完全是受功利驱使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常玉《仰躺的豹》

近几年从南充走来的人中,与文化粘上边的人物不是没有,咪蒙应该算上一位吧!文学硕士出身的咪蒙,怎么说来都该算是文化人吧!可咪蒙干了什么?与她为何被全网封杀?从中可以看出一个南充人对待文化的态度
一切以利益为出发点,这应该是个文化人对待文化的态度吗?咪蒙虽然极端了点,却是南充人文化心态的缩影。这与地方政府为打造文化名片,将纪信这样与文化毫无干系的历史人物挖出来大书特书没什么两样,都是唯利益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常玉《孤独的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常玉的速写
一方面从历史典故的挖掘文化符号,另一方面又对当下文化发展熟视无睹。位处成渝地区中心地带、存在了近两千年的古城南充,照说也是该是人文荟萃,不应成为文化沙漠才对呀!
中国社会近代文化发展断裂虽然说存在诸多原因,但若要以此为借口作为不重视文化的理由,是没有任何说服力的。纵观人类文明史,哪个城市的发展离得开文化呢?即便像敦煌这种沙漠中的小城,完全依靠商贸业发展起来,在今天看来,也是连接几大人类文明体系最不可缺少的文化重镇。
文化如同城市的灵魂,经济则是城市的骨架,两者均不可缺失。为何近些年中国社会遭遇外来文化的大举入侵?为何继欧美文化之后,日韩文化如此深得年轻人的心?还不是因为本土文化进程明显滞后于经济高速增长。
我们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但这远远不够。无论对一个国家,还是对一个城市来说,重视文化都不能停留在守成上,而是应把更多精力放在文化造血上,需要发展当代原创文化
看到南充沦为文化沙漠,我又想起了常玉的离去。深受传统文化滋养的他,一去不回头,这在告诉我们什么呢?是不是在当年,常玉早已预料到家乡南充文化将从此式微呢?


常玉虽然深受南充文化水土滋养,但他代表的却是南充文化的过去式。
常玉走了,在异国他乡化为尘土。
跟随常玉消失的,还有养育他成长的一方文化水土。抽空了文化,这片土地逐渐沦为沙漠,文化上的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