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海关总署发布《关于全面禁止进口固体废物有关事项的公告》,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公告》明确,禁止以任何方式进口固体废物,禁止我国境外的固体废物进境倾倒、堆放、处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8年“严禁‘洋垃圾’入境“首次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据海关总署网站显示,当年全国海关同时组织开展了打击”洋垃圾“走私”蓝天2018"专项行动。从字面来看,既然是“洋垃圾”,那我国为何还要进口呢?

固体废物≠洋垃圾

固体废物≠洋垃圾

在这里,我们要先弄清洋垃圾的意思:洋垃圾是社会俗称,一般情况下特指以走私、夹带或未经许可擅自进口等方式进口国家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这类固体废物走私危害大、处置难,有些垃圾对环境和人民生活会直接产生巨大危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进口固废物则是另一个概念。由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工商业快速发展,对原料的需求增大,为了缓解原料紧张的现状,我们开始从境外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依据《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办法》规定,进口较多的废弃物主要包括废塑料、废纸、有色金属、废钢铁、废五金、冶炼渣、废纺织原料、废船舶等。这样做最大的优点就是成本低,可以获得大量的再生资源

以2015年为例,通过进口废弃物的方式可以得到再生纸约2335万吨,再生塑料约749万吨,钢铁约482万吨,再生铝约166万吨,再生铜约167万吨。在源头上可以节约原木2102万吨,石油1498-2247万吨,铁矿石820万吨,铝土矿789万吨,铜精矿833万吨等。不仅缓解了工业发展材料不足的矛盾,也降低过度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伤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凡事总有两面性,在进口固废物火热的同时,“洋垃圾”也趁虚而入,其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利益驱使。对国内走私商而言,出售“洋垃圾”,可以赚取高达数倍的利润;国内生产原材料价格高,生产商进口废弃物也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再见过往,再迎机遇

再见过往,再迎机遇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从境外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并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体系,到2017年7月发布《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再到如今《关于全面禁止进口固体废物有关事项的公告》表明自2021年1月1日起,我国将禁止以任何方式进口固体废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海关严查“洋垃圾”)

禁止洋垃圾进口政策效果持续增强,国内再生资源细分市场也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为了鼓励人们进行资源回收,近些年我国也先后相继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助力再生资源回收总量呈现快速增长。包括在固体废物加工利用产业发展方面,国家发改委已发布相关指导意见,布局了49个“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支持129个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生态环境部还牵头指导“11+5”各城市和地区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并督促市、县两级政府加快集中处置设施建设。

要发展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必须将寻找本土原材料来源、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制定前端垃圾分类制度相结合,三管齐下,才能决胜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