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起村落,我国著名的乡村和古镇太多了。前些年去看过皖南白墙灰瓦的宏村,也见识了福建深山里客家人特有的土楼,和南方唯美的村落比,咱们北方的乡村怎么说呢,好像确实少了一些山水的诗意,但几年前一次自驾中的偶遇,却让我改变了之前的想法……

临近年末,这样或那样的事缠得人心烦意乱。那天我把车开上了北京门头沟的109国道。在北方荒寂的山岭深处,公路弯曲伸向远方,冷空气包裹着车子和我,暖风打开,我还是后悔自己穿得太少。

过雁翅走南雁路,在道旁高高低低的山坡上,突然一片黑蒙蒙,古老的有黑瓦,有檐翘的老房子出现了。它们依山而立,大大小小,闪转腾挪的占据了一角,无声无息仿佛被尘世的喧嚣遗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了地图才知道眼前的小村叫田庄村。它位于雁翅镇东北,紧挨着高芹公路。此时村中空无一人,只有枯树上站的几只喜鹊一直嘎嘎嘎大叫,霎时间又热闹又荒凉。

天真冷,缩着脖子我把外套系紧。沿山路的石阶往村里走,高低错落用石块铺成的小径,自由得没有规律好像每一条都通向一个神秘的老宅。

据说从明代起这里就有田姓家族在此居住,生活和劳作逐渐形成村庄。今天,村民中以姓崔最多,在现有的三百户人家中,年轻人多出外打工,只剩老人守着家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房依旧是传统四合院。有拱形的老窗,砖雕,还有两侧飞起的檐翘,乌黑的瓦,土黄的墙,它们都是在晚清和民国时留下的身影。如今,尽管财力好的家庭,早把自家老房翻盖成新,可是新房混杂其间,终归还是挡不住老房深沉又凝重的气息。

像北京周边的其它山区一样,房山山区的冬季是漫长而寒冷的。于是,这样就地取材依山而建的古村就有了一种冷峻稳健的气质。房屋建得坚固敦厚是为抵抗寒冷的北风。树木苍劲刚直,也是北方山地气候的需要。

在村中游走,我没有遇到一个村民,只看到院墙上搭起的柴垛很高很大,码放得整整齐齐,还有各式用石块堆起的围墙,石路,甚至还有石板做的屋瓦,简单粗犷融进了身后重重的山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许这就是没有花哨装饰,一切以实用出发,借助自然之力而成长的村庄应有的模样。在没了花草与绿色的冬季,万物凋零大地变成一幅极简的画作时,是枯黄与利落的枝枝杈杈,冷空气与无声的沉寂,给了田庄村古拙硬朗的轮廓。

村子四面环山,东西狭长,这里有核桃、野酸枣、还有已具三百年历史的“红头香椿”。历史上这种香椿树一直都是明清时的贡品,被皇家喜爱又传承至今。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里也是我国的党史教育基地。“京西山区中共第一党支部”就建在村边,这里还有崔显芳故居、田庄高小党支部旧址、崔显芳烈士墓地、雁翅镇革命烈士纪念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越发冷了,呼出的气成了白雾。一忽太阳光被山峰挡住,一忽村子又陷进了阴影中。历史上北京曾是燕云十六州之一,曾被辽占领,曾是固卫中原王朝的天然屏障。也许是大山造就了北方人粗犷刚毅的性格,就像自驾山路偶遇的田庄村,带给你亲切朴实的同时,又有一种南方村落没有的气概。

人们常说“高山无言”,仿佛是形容它的永恒和力量。其实如果你留心观察,只一小小村庄,就能让你看到中原以北,山川人文的浑厚和朴素,如绵绵群山温厚无语。

出了田庄村再往前,天渐渐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