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上午,国内媒体报道,美国最快将在一周时间内宣布对十多位中国官员实施制裁,原因是他们“涉及取消多名香港人士议员资格”。就在人们纷纷议论此报道,猜测美国制裁啥时候会出台,“最快”到底有多快,以及被制裁的对象范围的时候,制裁在周一晚上正式推出。此轮制裁,不仅证实了此前媒体的相关报道,也印证了美国“说做就做”、不“拖泥带水”的一贯制裁“风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显然,这是美国在过去一年中针对中国所实施诸多制裁中的最新措施。在过去的一年中,美国对中国实施的制裁,真可谓“制制不休”,一直在持续地、接二连三地推出。

面对此情形,我们该如何有效反击?

对于此轮最新制裁,外交部发言人称我们要对等反制。实际上,无论从他国的既有反制措施来看,还是从我国过去所采取的反制措施来看,对等制裁是没有多少实际效果的。所以,对等制裁只具有形式上的意义。如果单纯地只有我们一个国家应对,单纯地只从国内立法层面去考虑,我们的应对可能就太吃力了,而且,效果也不一定好,或者可能完全没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此种背景下,我们其实还有一个更好的,或者说是同时并行的选择。怎么做呢?就是把这个问题普遍化,在国际层面或在双边层面及有限的多边层面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普遍管辖权最初的实践都是欧美国家针对非洲国家行使的,非洲国家很气愤,所以非洲国家2008年做了一个事情,他把这个问题“普遍化”,以“普遍管辖权原则的范围及其适用”为题,在联合国大会上作为一个临时议题提了出来,并成功地推动联大将其列入了长期工作计划,一直保留在联大每届会议议程上,吸引国际社会对此问题讨论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为什么我们要把美国的这种实践也普遍化呢?美国的这种实践从受害者角度来说还有其他国家。所以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完全可以以“单方面制裁的范围及其适用问题”为题,在联合国大会或其他国际平台上提出来。一旦把这个问题普遍化了,就会当然地给对方一种压力。我们完全有机会也可以把美国的长臂管辖实践和制裁实践等“普遍化”,在多边层次或多边的舞台上提出此命题,从而引起国家社会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和讨论。这个问题一旦成功进入国际议题,本身对美国就是压力,而这个压力,通过这个方式,我们实际上就将其分散和分担了,而不是让我们国家一个人去扛。因为单打独斗,我们目前还是很吃力,很被动的。

当然,从应对的角度来看,我们还可以在双面的层面上提出相关的尝试。我们也可以和非洲友好国家一起讨论,一起把这个问题提出来,或者多在双边层面反复提出类似问题。所以,我们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想办法怎么把这个问题普遍化。普遍化此问题的好处就在于,第一,我们在这个方面有自己特别的利益,第二,国际上对这个问题也应该普遍关注。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多努力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尽快联合他国构建与美元支付系统并存的其他全球性支付系统。一旦能建立起与美元支付系统相抗衡的其他支付系统,美国单方面制裁的效力和威慑力就会大打折扣,甚至部分会被完全抵消。在很大程度上,美国单方面制裁,实质上属于其滥用美元霸权地位。一旦国际社会能在此方面形成共识,构建另一套支付系统并非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