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黄入药,也映射在古人的诗词、文章、书帖等文化典籍中。

书圣王羲之的小儿子、书法家王献之,他流传于后世的书帖中,有一经典书法帖子就名为《新妇服地黄汤帖》。由王献之此帖可知,魏晋时代的人们就已经知道采集地黄的块根入药,再配伍其它的草药熬制,然后用来疗治人们的疾病了。遗憾的是,王献之只是在帖子里提到新妇在服用地黄汤,没有写到新妇服用地黄汤的感觉和效果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黄与大诗人白居易之间,还有一段故事。

唐宪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的春天,关中地区大旱,整整一个春天都没有下雨,地里的麦苗不仅无法返青还大多因干旱而枯死。旱情的持续也造成秋季庄稼无法正常播种,而当时的政府赈灾不力,百姓衣食无着,有的就背井离乡寻求一线活路。有一天,白居易外出,看到三三两两的百姓在山坡上、野地里采挖什么,上前询问得知,灾荒导致粮食紧缺,百姓们出来挖些地黄,然后卖给一些豪门富户,好换回一点活命的粮食。豪门富户用饥饿贫困的百姓辛苦采挖的地黄来喂家里的马,据说马吃了地黄后长得膘肥体壮,皮毛光亮。白居易听后心里激荡难平,写下了《采地黄者》一诗:“麦死春不雨,禾损秋寒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采之将何用?持之易侯粮。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肥老马,可使照地光。愿意马残栗,救此苦饥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才子苏轼,曾经满怀深情地为地黄赋诗:“地黄饷老马,可使光鉴人。吾闻乐天语,喻马施之身。……丹田自宿火,渴肺还生津。愿饷内热子,一洗胸中尘。”一向博读杂览、处处留心皆学问的苏大才子,对于地黄的药用功能和食用功能的与熟悉,从他的这些诗句中也可以看出端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书中就写有宝玉为晴雯改动药方加上地黄的情节。《红楼梦》第五十三回里是这样写的:……宝玉看时,已将疏散驱邪诸药减去了,倒添了茯苓、地黄、当归等益神养血之剂。宝玉忙命人煎去,一面叹说:“这怎么处!倘或有个好歹,都是我的罪孽。”茯苓、地黄、当归,曹雪芹写到的这几味中草药有没有更深的隐喻,我们暂且不去管它,但是从中可以知道,地黄入药,已经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黄,这些有着和大地一样颜色的地黄,这些大地上生长着的普普通通的草芥。

有时想想,这地黄犹如隐逸山野间的高士,身怀绝技而不露,无论是在乡村田野、沟沟边边,还是在城市里的路边、墙角、公园里,随处都能让他们安下身心,然后春来发芽生长,开出美美的花,默默结出小小的果,长出大大小小的淡黄白色肉质块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