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队,是解放战争中前期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军的一个作战单位,纵队实际上相当于军,担任纵队司令员职务的,也都是能征惯战的名将。在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先后组建过53个纵队,其中,东野组建过14个纵队,华野组建过16个纵队,中野组建过12个纵队,西野组建过8个纵队,再加上1947年重建的晋察冀野战兵团下辖三个纵队,全军一共组建过53个纵队。

那么,纵队司令员在授衔时都是什么军衔呢?其实,纵队司令员与纵队司令员是不同的,他们日后的级别,也与担任纵队司令员的早晚、纵队的编制,以及将领日后的升迁等因素有关。这些司令员日后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纵队司令员在日后的解放战争中大放异彩,级别也是节节高升,最终在我军组建兵团一级作战单位时成为兵团司令员。这部分将领包括邓华、叶飞、陈锡联等人。这一部分将领在授衔时的职务,已经远远高过正军级,在1952年的级别评定为,都是正兵团级干部,所以在授衔时大部分都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当然了,其中也有例外的,比如说陈赓大将,他在解放战争初期是太岳纵队司令员,到了解放战争后期则是二野的兵团司令员,后来又担任过志愿军的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在1952年的级别评定中,陈赓被评为军委的委员级,授衔时自然是妥妥的开国大将了。

再比如许光达大将,从解放战争初期的纵队司令做到了兵团司令员,建国后又担任人民军队的装甲兵司令员,虽然在1952年被评定为正兵团级,但凭借装甲兵司令员的身份依然被授予了大将军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部分纵队司令员在日后表现同样十分突出,最终做到了兵团副司令员,比如李天佑、王近山、洪学智、贺晋年等名将,这部分将领在授衔时的级别并不相同,李天佑、洪学智等人都被授予了上将军衔,而王近山则被授予了中将军衔,最低的是贺晋年,他仅仅是少将军衔。之所以授衔有所不同,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的影响,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也都是合情合理的。

第三,部分纵队司令在解放战争中表现一般,最终级别未能升上去,在授衔时授衔自然就偏低了。这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段苏权。段苏权曾经担任过东野的纵队司令员,但是在辽沈战役时,他未能及时领会野司下达的作战命令,延误了战机,而被参谋长刘亚楼批评。战后,段苏权就离开了纵队司令员的岗位,到了五五授衔时,虽然是准兵团级,但只被授予了少将军衔。

段苏权曾经在长征中掉队过,日后虽然成功与组织上取得了联系,在抗日战争时期归队,但这段离队的经历实际上还是影响了他的授衔,不然的话,即使辽沈战役表现一般,但凭借准兵团级的资历,起码也应该是中将军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四,部分担任过纵队司令的将领,在授衔时已经不再担任军队职务,所以未参加授衔,这其中包括一野的王世泰、四野的黄逸峰和三野的管文蔚。其中,王世泰在解放战争中担任过西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一野第四军军长、第二兵团司令员等职务,是标准的正兵团级干部,如果能够参加军衔评定的话,肯定会是开国上将。但是因为授衔时已经离开军队,王世泰最终未能授衔,十分遗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五,有一位纵队司令员的情况比较特殊,他就是东野的炮兵纵队司令员朱瑞。朱瑞是四野的炮兵之父,在抗日战争时期还是山东军区的开创者之一,资历高,贡献大,级别也不低,如果不是过早牺牲,朱瑞在四野无疑将会建立更多的功勋,而他的级别,势必会节节高升,到了五五授衔时,是有很大机会被授予上将军衔的,他的牺牲,无疑是人民军队的巨大损失。

第六,还有的纵队司令员在授衔前即去世了,比如担任过东北民主联军第六纵队司令员的陈光。陈光在红军时期就是师长,抗战时期还代理过115师师长的职务,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东北民主联军六纵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参谋长等职务,资历和级别都是很过硬的。如果不是在1954年遗憾去世,陈光在五五授衔中肯定会是上将以上的级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一点,有一个纵队比较特殊,那就是两广纵队。两广纵队是1947年由广东地区的游击武装:东江纵队改编而成,由曾生担任纵队司令员,雷经天担任政委,两广纵队虽然是纵队的编制,但是实际上只有3600多人,也就是相当于一个团的建制。在与国民党军的作战中,两广纵队发展壮大,解放战争后期兵力已经超过了一万人。但与人民军队其他的纵队比起来,实力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弱的,所以纵队司令员曾生只被授予了少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