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历史记载,秦始皇嬴政的生母赵太后和其所宠信的长信侯嫪毐出兵谋逆,兵败之后受到牵连者极多。这也是秦始皇在位时第一起暴烈的问罪事件。

然而,这其中也有些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

如果没有嬴政,嫪毐等人也就没有了这样大的权力,那他们为何还要谋逆呢?嬴政和其母赵太后因此决裂,但为何后来又再次将其迎回咸阳甘泉宫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嫪毐有多嚣张?比《大秦赋》演的还过分

嫪毐有多嚣张?比《大秦赋》演的还过分

嫪毐其人的事迹比较简单,《大秦赋》中安排了一个嫪毐营救吕不韦和秦异人的情节,不见历史记载,当是为安排人物出场而杜撰的。

那么,嫪毐是如何进入秦廷中心的呢?这和吕不韦的担忧有关。

秦庄襄王嬴异人和吕不韦的相识是在赵国邯郸,吕不韦搞了一场投资,帮助嬴异人最后夺得秦王位,由一介商贾摇身一变,成为了秦国炙手可热的权臣。

但是,不同于《大秦赋》中所演绎的那样,嬴异人对吕不韦也非常忌惮,时刻提防,这就促成了吕不韦和嬴异人的夫人赵姬“旧情复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姬何许人也,这个无从考证,司马迁作《史记》时对她的介绍也是前后矛盾,只知道是赵国的女子,被吕不韦送给了嬴异人。至于其诞下的子嗣嬴政是吕不韦私生子的流言并没有得到证实,或由楚国春申君黄歇和女环故事篡改而来。

也有传言说,吕不韦权势欲念极盛,嬴异人的父亲秦孝文王之所以即位三天就暴毙,是因为吕不韦的毒害,而嬴异人之死也和吕不韦有关。

嬴政即位之后,虽然没有加冠亲政,但这也是迟早的事情,吕不韦和赵姬的那点事儿就成为了一个隐患,吕不韦怕了,想要就此脱身。

于是,吕不韦就找了一个叫做嫪毐的大阴人,将其献给了赵太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姬很满意,就此放过了吕不韦。而嫪毐得到赵太后的宠幸之后,使得太后寡居却有了身孕。

赵太后为了防止嬴政知晓这桩丑闻,这才避居雍城,且与嫪毐诞下两子。因为嬴政尚未加冠,赵太后做主将嫪毐封为“长信侯”。

嫪毐愈发骄横,一介“阉人”广聚门客,附庸无数,一时间成为了“火热”的咸阳新贵。

他“火热”到什么程度呢?“三晋”中的魏国甚至在朝堂上举办了一次“辩论赛”,主题就是贿赂秦国,应该去巴结嫪毐,还是巴结吕不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使得嫪毐异常膨胀,《史记·始皇本纪》中是如此记叙其权势的:

宫室车马衣服苑囿驰猎恣毐。事无小大皆决于毐。又以河西太原郡更为毐国。

这里有一个很大的问题,秦国正在逐步地废分封、设郡县,而嫪毐在自己的封地当中竟然搞出了一个“嫪国”,这也太膨胀了。但是,嫪毐的权势是赵太后带来的,吕不韦也管不了他,只能听之任之。

这就应了那句话,天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有一次,嫪毐和一众侍中贵臣喝酒,双方都喝醉了,起了争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果嫪毐说了一句令人震惊的话:

吾乃皇帝之假父也,窭人子何敢乃与我亢!

嫪毐自称是秦始皇嬴政的继父,并且骂其他人为“窭人”,即地位卑贱者。这是汉代《说苑》中对这件事情的记叙,“皇帝”一词只是为了叙述方便而已。

于是,有个人就向嬴政汇报了这件事,说嫪毐不是“阉人”,且与赵太后生有子嗣。这个秘密可以说是石破天惊,嬴政也不敢相信,于是派人秘密查询,确认为真。

嬴政知晓这桩秘密的消息被嫪毐知道了,于是慌乱之下,伪造了太后和秦王的印玺,发兵蕲年宫,意图谋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打出的旗号自然不是杀秦王,而是要杀吕不韦。

这一次叛乱也是嬴政始料未及的,战况也极为凶险,甚至连宫中的“宦者”都进入了战斗序列,这才成功平叛。

而平叛之后的赏赐也异常丰厚,几乎人人都得到了爵位。

嬴政没有第一时间擒住嫪毐,于是就发下了悬赏令:

有生得毐,赐钱百万;杀之,五十万。

连制定秦法的商鞅都没能跑掉,嫪毐自然很快就被捉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件事的处理结果是,嫪毐被车裂,夷灭三族;一众官吏被枭首的有二十余人,获罪被迁徙的有四千多家;丞相吕不韦被牵连,因此罢相。

赵太后与嫪毐所生的两个孩子被处死,赵太后被迁徙至雍。

甚至因此而劝谏的臣子也皆被处死,共27人 。

然而,赵太后并没有被驱逐太久,嬴政就不得不将其再次迎回了咸阳甘泉宫,这又是为何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嬴政最后为何迎回了赵太后?历史何其相似

嬴政最后为何迎回了赵太后?历史何其相似

“嫪毐之乱”发生在始皇九年,嬴政亲政之后。而就在第二年,吕不韦因嫪毐之事被罢相。

嫪毐是吕不韦进献给赵太后的,他自己和赵太后那点事儿自然也经不起查,但他毕竟不是嫪毐这种“阉人”可比,在秦国总揽大权,根深蒂固,所以嬴政对他也比较忌惮。再加上吕不韦也确实劳苦功高,总还有几分旧情。

始皇十年,嬴政终于扳倒了赵太后和吕不韦两人,秦国的权力也回到了秦王的手中,齐国、赵国派了使者来庆贺此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使茅焦对秦王说:

秦方以天下为事,而大王有迁母太后之名,恐诸侯闻之,由此倍秦也。

意思是,秦国既然想要统一天下,那秦王就不能只看自己的秦国,而是要做好为天下表率的准备。如今秦王迁贬了自己的生母,这传出去对名声有影响,不利于其他国家的臣民信服。

始皇九年劝谏的秦臣都被嬴政给杀了,经过了一年的冷静,再由齐国使臣说出来,自然更为合适,秦始皇就采纳了他的建议,重新将赵太后迎回了咸阳甘泉宫。

这件事情在历史上不是没有先例,春秋时期的郑庄公做得比嬴政更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庄公因为在出生的时候胎位不正,使得其母亲姜氏非常痛苦,由此对他异常厌恶,就取名为“寤生”,但姜氏却非常喜欢郑庄公的弟弟共叔段。

于是,郑庄公刻意纵容其母亲姜氏和弟弟共叔段,以致二人骄横跋扈,最终起兵谋反。郑庄公这才平定叛乱,将其弟弟共叔段驱逐出去,并且对其母亲说“不至黄泉不复相见”。

这件事情就是《春秋》中说的“郑伯克段于鄢”,六个字既批判了郑庄公的纵容,也抨击了共叔段的叛逆。

但是,同样有人用母子之情和仁孝之义劝谏郑庄公,最后郑庄公为了不违背自己的承诺,挖了一个地道来见姜氏,算是见到了“黄泉”。

或许很多人会认为,君王要施行“仁孝”是儒家的学说,为何秦始皇会采纳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有一个误解,儒家提倡“仁孝”,是想要用道德来为社会制定行为准则的框架,并不是说“仁孝”这种品质是儒家发明的。

事实上,忠孝仁义等品质无论在哪一家学说中都是重中之重,因为没有人会相信一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人,会遵守和自己的盟约。

如果秦始皇想要顺利地统一六国,减少阻碍,那么“仁孝”的名声就不能被破坏,也必须要和赵太后和解。

而秦国在最初也并没有完全采纳法家学说,而是诸子百家都在秦国进行发展,比如商鞅、李斯是法家,但张仪、范雎是纵横家,而王绾、淳于越是儒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朝真正确定以法家为治国思想的时候,是在李斯建议“焚书”之后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