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一年中的第一个季节,是万物复苏的时节。在这个季节,气候温暖适中,处处散发着盎然的生机。描写“春”的语句众多,例如:阳春—唐朝诗人李白诗中就有“阳春召我以烟景”的诗句;芳春—陆机诗“烈心厉劲秋,丽服鲜芳春”;春阳—陈子昂诗“白日每不归,春阳时暮矣”等等。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国人看来,这个乍暖还寒的季节,春天毫无疑问是一年之中美好的季节。到了这个时节,许多人都会相约一起进行踏青活动。踏青,又称之为春游,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了踏青的习俗。每逢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白居易:《春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古代,古人的踏青要比现在开放得多。那时候的古人踏青,不单单只是为了欣赏春天的美景,还会谈情说爱,孕育后代。按照现在的眼光来看,古人的行为似乎有伤风化,违背封建礼教,但其实不然!古代不仅不禁止,反而会鼓励!

一、古人爱春游

一、古人爱春游

早在先秦时期,对于青年男女来说,仲春时节可以称得上是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农历三月三,被定义为上巳节,又称女儿节,是古代国人的情人节。在这一天,古人全家出动,与邻居、亲朋好友等相约到郊外,一起赏花、看风景,听鸟鸣流水之声,闻百花盛开之香,享受春天的美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都知道,中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封建主义时期,封建礼教非常严格,也比较注重男女授受不亲。正是在这样压抑的背景下,男女连私下见面的机会都很少,更别说在一起自由恋爱了。但是,在每年春天来临时,年轻男女都会出去踏青,这便有了和异性交往的机会。《周礼》中记载,仲春之月,男女私会不会遭到禁止,反而还会暂时废除礼教的束缚,倡导男女婚配。

因此,在踏青的时候,寻知己、觅红颜便成了当时春游的一大特色。《诗经》中记载:“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这两句诗的意思讲的就是古人喜欢春游,出了城东门之后,望眼看去都是花枝招展的踏青女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古代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世尊为孔圣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的孔子也是春游爱好者之一。在《论语》中,孔子的弟子曾点说:“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对于学生的想法,孔子非常赞。

在春天,古人借着春游的时机,异性之间也是比较喜欢结伴郊游,若是彼此之间好感度提升很快,两情相悦,发展到最后的话,就会互相赠送信物,以此表达自己的心声,有很多佳偶都是在春天的郊游中成就的。

最为典型的就是孔子的父母,史学家司马迁,在其著作《史记》中写道:“纥与颜氏女野he而生孔子。”这句话该怎样理解呢?尽管也有许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正所谓千人千面,最终没有达成一个明确的定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不是感觉有点不可思议,按理说古时的礼教严格,应该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然,前面已经提到过,媒氏掌万民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令男女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凡娶判妻入子者,皆书之。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周礼·地官·媒氏》。由此可见,当时的统治者为了让男女脱单,便规定在仲春时节,男女相会,可不必拘束。即便是男女一起私奔,国家也不会禁止。

那么问题来了,古代为何要提倡,甚至是鼓励这种行为呢?

二、提倡背后的时代需求

二、提倡背后的时代需求

在古人眼里看来,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再加上春天又是万物复苏的时节,正所谓是顺势而为、顺应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仲春之月,是人类繁衍的最佳时节,这时候鼓励,不仅符合自然道法,还可以得天地日月之精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大力提倡这种行径,也是当时的统治者为了国家人口的增长,增强国家竞争力。在古代,一个国家的强大与否,人口多不多是一个衡量的因素。春游的行为本身就是鼓励未婚男女成功配对,提升国家的整体生育率,为了强国,自然就是十分鼓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见,在古代,春游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不仅可以放松身体、放空心灵,还可以增强人们之间的情感交流。

参考资料:《周礼》、《论语》、《史记》、《诗经》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