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宝玉是个喜新厌旧之人,那真的就是冤枉了他,若说他是个喜新念旧的人倒是更为合适。

宝玉有句名言,是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一见姐姐妹妹,就觉得清爽”,我认为宝玉的这般有趣的说法,主要来自于他有着非寻常人的感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宝玉心疼女孩,对她们的感情干净、一视同仁

宝玉的前世是神瑛侍者,下凡历劫生在京城荣国府。下凡之前,神瑛侍者对三生石上的绛珠仙草,每日灌以甘露,后仙草幻化成人形,跟着他来到凡间报恩,这株仙草就是黛玉的前世。因此,凡间的黛玉才会生的如此冰清玉洁,像个仙子,让宝玉初见就觉得似曾相识,深深迷恋上了黛玉。其实,宝玉迷恋的就是那种纯净圣洁的的美,而情窦初开的女孩子就具备这种美,所以,才会让宝玉有清爽之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宝玉的这种感觉与生俱来,在他降临荣国府的那一刻就开始了,因此,在周岁抓周时,他才会对面前摆放很多物品视而不见,只抓了些钗环脂粉。而宝玉生长的环境恰好也就是钗环脂粉的环境,围绕在他身边的是众多的女孩,她们陪伴着他一起长大,也正是因为这样,宝玉才会对女孩子有好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日里,从宝玉的表现就可看出来他是个善良感性的男孩,他不是在哄哭红了眼睛的林妹妹,就是惯着晴雯撕扇子,或者是为香菱换下石榴裙,再或者服侍平儿对镜理红妆……她尊重女子,对每一个女孩都好,同样也幻想着女孩子们都能围绕着他转,能够从内心来关注他,心里有他的存在。当然这并不是儿女私情,宝玉对所有女孩都有一种悲悯的态度,从没产生过喜新厌旧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宝玉虽然跟袭人有了“云雨情”,但他对晴雯袭人态度仍旧一样

宝玉这一生最大的梦想,就是希望用所有女孩子的眼泪葬他。正所谓:“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之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要托生为人,就是我死的得时了。”这种奇怪的想法也就只有宝玉有了。

宝玉的这番“眼泪”之语是说给袭人听的,他希望所有女子都会为他流泪,这就是宝玉博爱的体现。后来通过龄官和贾蔷之间的感情才深悟人生情缘,各有分定,为此,常常是暗自神伤,思虑“不知将来葬我洒泪者为谁?”读到此处时却也为宝玉感伤而心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宝玉因为和袭人之间的云雨关系,影响了部分读者对他的好感,特别是看到他待晴雯和袭人有别时,更是误认为他是喜新厌旧之人,认为宝玉逐渐疏远袭人而亲近晴雯。读者为什么会有这种错觉呢?细细想来有这么几个方面可能造成大家误解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是宝玉被打,恐黛玉伤心难过,故意支开袭人让晴雯给黛玉送帕子。其次是晴雯被王夫人赶出荣国府,宝玉对袭人心生怀疑,再者是宝玉对晴雯之死表现出莫大的悲愤之情。

三、宝玉对袭人和晴雯差别对待,原因有三

其实,这几点并不能说明宝玉对晴雯比袭人好。先说其一,宝玉为什么要支开袭人让晴雯送帕子。实际上,从这一点就能够看得出来,宝玉还是很在乎袭人的感受的。因为宝玉知道袭人不想让他和黛玉太过亲近,也知道她更亲近宝钗,所以不想给她知道。但这并不能等于亲近晴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二,在晴雯被撵这件事上,宝玉是对袭人生疑的,正如宝玉道:“怎么人人的不是太太都知道,单不挑出你和麝月秋纹来?”可事后,宝玉并没有和袭人之间生嫌隙,反倒是害怕再发生什么不测,连袭人也离去 。

其三宝玉对晴雯的感情更多的是欣赏,宝玉喜欢她的风流灵巧的个性,不呆板比较好玩。晴雯的死,宝玉悲伤愤怒也很内疚,晴雯是清白无辜的,因此,宝玉才能把《芙蓉女儿诔》写得那么荡气回肠!而晴雯的优点是袭人所没有的,袭人就是一个“贤”字,把伺候宝玉衣食住行当作头等大事,至于宝玉精神层面的东西,她是一概不知。以至于偶然听到宝玉对着黛玉背影表白,让她吓得魄消魂散,只叫“神天菩萨,坑死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此来看,宝玉和袭人不可能志同道合,他对袭人的感情,最主要的就是生活上的依赖,袭人可以伺候他舒舒服服的,可谓是知冷知热。而晴雯也说不上是宝玉的知己,因为她也不懂宝玉,所以才会对宝玉给黛玉送帕子感到疑惑不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如说说宝玉喜欢和晴雯在一起玩,那是因为晴雯不会对宝玉说教,由着他的性子胡闹,甚至也跟着胡闹,玩的开心罢了。因此,宝玉和她们之间不存在喜新厌旧之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